01
孩子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了。
有一天我俩聊起幼儿园的往事,她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从小班讲到大班,从丰富的活动到可口的饮食;从亲密的同学到可爱的老师......
她诉说着自己有多爱自己的幼儿园,多么不舍得几个老师。
我倾听者,都被她感动了。
讲着讲着,画风发生了变化,她说起了一件"伤心"的事:
......可是,姜老师最喜欢丛丛(她的依据是最近刘子轩可能常被表扬),第二喜欢悦悦,最后才喜欢我;赵老师最喜欢思思,张老师最喜欢晨晨,没有一个老师最喜欢我……这几个老师都喜欢和自己一个风格的同学,没有一个老师和我一个风格的。而且,我和好朋友也不是一个风格的......
说着说着还哭了,哭得抽泣起来。
我问她,你觉得自己是什么风格呢?
她说:
我喜欢弹琴,喜欢跳舞,我以后要开演奏会;我有时候喜欢玩公主游戏或抓人游戏,但有时候也喜欢安静的待着想事情……而好朋友萌萌和晨晨,都喜欢和别人开玩笑,我却不擅长……
孩子的回答虽然不是那么准确,但就是那个意思。
说实话,这个交谈我认为还挺重要。
对自我的认识,是6岁左右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孩子开始在意和别人比较,对自己有评价;也开始很在意在重要他人心中的地位,和对她的评价。
孩子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说明社会性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恰当的引导有利于自尊自信的建立。
我拥抱着孩子,对她说:
“妈妈很开心你有这么多思考,也谢谢你能告诉我这么多心里话!
妈妈感觉到你真的很爱你的幼儿园和老师,你不舍得离开。但是每个小朋友都要离开幼儿园去上小学。
妈妈也很高兴你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评价,不过在妈妈眼里,你还有更多的优点哦;
妈妈还感到你有一些失落和伤心,你觉得你和好朋友不一样,好像自己没有那么受欢迎。
你希望老师最喜欢你。”
我向孩子反馈了我听到的信息,和我的感受。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你不一样,所以那才是你呀。要是一样的话,妈妈们分不出来自己的宝贝是谁该怎么办?”
我一句玩笑话把孩子逗乐了。
“还记得那本小鱼绘本——《独一无二的你》吗?连每条小鱼都是独一无二的呢。而且,鱼妈妈告诉小鱼,'有时候要融入集体,有时候要突出自己'。就像你,有时候想玩,有时候想安静。你可以和别人不一样,不用和别人比较。”
孩子连连点头,还说着鱼妈妈还跟小鱼讲了哪些智慧。
“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和感受和老师聊一聊,不管她们是不是最喜欢你,我想她们都愿意倾听你。也许他们眼中的你,和你认为的不完全一样呢,也许老师对不同的孩子喜欢的地方不同呢?”
我提了这个建议,但是她有点担心老师是否愿意听她说,会不会喜欢自己。
"试一试!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是最爱你的。”
听完这些,孩子开心的走了,就好像刚才没有“伤心失落”过一样。
事后,我想这个问题可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共同的问题。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处理好孩子这个问题对他们进入新的集体也有帮助。于是我跟老师建议可以组织一个“认识自己”的活动。
第二天晚上,孩子一放学兴冲冲的回来告诉我,下午班里举办了一个“认识我自己”的活动。
大家分小组,每个人说出自己的亮点,和别人的1-2个亮点。
通过“我眼中的自己”“同学眼中的我”和“老师眼中的我”,孩子发现,原来别人眼中的自己还有很多优点:比如手工做得好、待人友善、有礼貌、自理能力强、敢于表达自己.......而且,老师也很喜欢自己。
02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价值感和归属感。
自尊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主观判断,所以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
心理学认为:
儿童自尊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那些在儿童生活中的起重要作用的成人对他们的态度,比如父母、老师。
对大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沟通和互动来促进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发展。
比如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优点或积极行为;客观的评价自己;教会孩子恰当的人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能干的等。
当孩子真正感受到大人接受的、关注的、支持的、鼓励的和肯定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才能形成高水平的自尊。
03
虽说很多家长知道自尊的重要性,但是以往的家长课上我们发现,还是有一些重要的方面被忽视或做得不当,有代表性的两点是:父母的态度和沟通内容。
一、认真倾听孩子所说的话,接纳孩子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孩子“不被喜欢”,“觉得自己不够好”,看到他们因此哭,就会厌恶,甚至愤怒。
因为我们潜意识中,只能容下“好孩子”,“受欢迎的孩子”,所以会习惯性的对孩子“不够好”行为不理会、批评或责备,甚至蔑视。
只有家长真诚的倾听,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绪,孩子才会对完整的自己有所接纳,包括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如果父母表现出不接纳,那孩子也会讨厌自己的这些方面。
比如你不许孩子哭,觉得这是无能的表现,孩子长大了可能还是爱哭,但多了一点是他自己也会嫌弃自己这个特点,容易压抑自己;更糟糕的是,他们以后也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哭”,一“哭”他们也会觉得无能,觉得愤怒。
二、避免孩子之间的比较,无论成功失败,更重要的是看到孩子的努力。
比如我们可能会说:“你看思思这次都进步了10分,排在你前面了;你还掉了几分,得努力呀。”
儿童心理学发现,相互比较儿童的自尊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性。
因为一般只有一个胜者。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个胜者不可能永远胜利,因此他会背负很大的压力,并且容易把自尊建立在“胜利的结果”上。一旦没有得到这样的结果,就会产生自我否定。
而对于“失败”一方的孩子,他们可能退缩,或者破罐子破摔,以保护自己仅剩的那点“自尊心”,不敢再面对竞争,因为太受伤了;或者他们会通过破坏,来让对方也成不了胜利者。
如果你想鼓励孩子,可以说:“我看到其实你最近的学习是很努力的,尤其这一门每天花一些时间练习。我们来分析分析,这次掉几分,是什么原因。”
这样的沟通,不仅肯定了孩子过程中的付出,而且提醒孩子着力于解决问题上。尊重了孩子,也让孩子学习了看待问题的正确思路。
结语
孩子在成长路上,他们并不会提醒你:请尊重和理解我的独特性,看见我的努力。
父母需要自觉觉察和成长,方能摆正态度,科学引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