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讲黑格尔哲学,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 W. F. 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活了61岁,按照今天的寿命不算长,但是,他是整个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之一,他在哲学史上也几乎没有的人能相提并论。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十九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十九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就有机会可以做一个集大成者。
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在中国这样的人不是很多,黑格尔以后西方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节骨眼上,能够把整个的西方的学术的哲学再有一个集大成者.
我们中国人实际上就两个人,一个是孔子,集大成者是孟子,给他一个评价都是这样。所以,他是一个集大成者,在这后面就没有了,当然是跟你所处的历节点,和你个人的天分都有关系。
黑格尔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一个哲学大家,他1770年8月27日生在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个公务员的家庭。
学生时代的黑格尔给人的印象是有点平庸的,除了爱好希腊悲剧以外,没有什么别的特别的地方。它不是哲学系毕业,他是神学院里的,他在神学院毕业的毕业文凭上说,他性格很好,有丰富的神学和语文学的知识,指的是对古典语言差不多,但对哲学的掌握这不够充分,这是对一个未来大哲学家的评语。
世界上可能会有两种人,一种是特别的早慧,还有一种就是大器晚成。
因为康德在将近36的时候,才写出他最重要的著作。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是在60岁的时候,在这之前没有什么太重要的著作出来。所以,世界上哲学家往往两个极端,黑格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在思想上变得成熟。
离开大学后,他一直不是很顺,1793年─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1800年在法兰克福一个贵族家庭里担任家庭教师。
但是,尽管这些年他个人的生活上不是很顺,但是,他在他的哲学发展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因为我们现在有商务印书馆出的黑格尔早期的神学著作,就是在时期写的。
虽然黑格尔后来成了哲学家而不是神学家,但有人认为他的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始终是神学,因为他的主体即绝对或者用宗教来说,是上帝和有限与无限的关系。1801年在谢林的帮助下,黑格尔在耶那大学得到了一个不拿工资的讲师的工作,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哲学著作,《论费希特、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
这部著作其实是很重要,今天我们认为黑格尔的哲学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但是,这部著作你从表面上来看,好像他给人的印象是,黑格尔的哲学意图和目的就是要成为谢林的学生,尽管谢林要比他小。
但是,我们不能光看书本,那个书里面是他尽可能的是在维护谢林的观点来反对费希特,但是,他在耶那大学的课堂上的讲课表明,其实他这时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立场,只不过他只是在课堂上说自己的话。
并没有表现为见诸于文字,就像黑海德格尔一样,从一开始就和他的老师胡塞尔有根本分歧,但是,一开始只是表现在课堂上,一直到《存在的时间》发表以后,他和老师的根本分歧才见诸文字大白于天下,那不等于说他没有发表文字,就说明他没有自己的想法,它不是这样。
但是,黑格尔在写的精神现象的时候,学术事业上还是不顺利,为什么?
因为拿破仑大军的入侵使得耶那大学暂时关门,他无事可做,他也只好离开耶那大学了。
到1807年到1808年,他到德国的南部就巴伐利亚州的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城班堡去编报纸,后来又被任命为纽伦堡一所中学的校长。在这所中学校长一下子就做了八年,一直做到1816年。但是,黑格尔并没有放弃他的哲学思考,他的逻辑学就是在纽伦堡时期写的。
1806年10月,耶拿大学任教时期,黑格尔完成了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的初稿。不过旋即拿破仑军队攻占了耶拿城,黑格尔被迫离开,来到班堡。因此《精神现象学》的出版是在1807年,他担任班堡日报编辑的短暂时期。
他在1807的巨著《精神现象》(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中提到了主从辩证关系。在这本书中,黑格尔指出拥有奴隶的主人最终会失去人性。虽然在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机器人的存在,但是他也曾在描绘他眼中的世界,以及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
1808年起,黑格尔历任纽伦堡新教文理中学的校长(1808-1816)、海德堡大学哲学系教授(1816—1818),最后于1818年应聘到当时的普鲁士首都大学——柏林大学哲学系(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接任费希特的教席。
但是,人有时就是这样,到了1816年的时候,他时来运转,一下子接到了三个不同大学,请他聘他当哲学教授的邀请,他一开始接受了海德堡的邀请,他对学生的影响虽然还不大,但是,他作为哲学家的名声却在稳步的上升。
他为什么对学生的影响还不大,主要是一个他的思想太深刻,黑格尔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差,据说他讲话还有点口吃,不像康德,看他的书看起来有些晦涩,但是,康德是说他故意他有朋友的写信里面他说他故意,考验一下读者的耐心。黑格尔也是说,我讲的这些东西也不能用其他的方式来讲。
其实,康德的口才是极好,绝对一流。就像海德格尔一样,多年以后他的学生还是会回忆说上他们的课程,这是一个享受。他滔滔不绝的,黑格尔不是,很拙于表达,虽然他书面的文字也写得很好,但是,他的口头表达不行,后来他名气大了,明明讲的不行,还是很多学生他在底下坐来听。
1808年黑格尔又接到了柏林大学的邀请,从此以后一直在那里工作到他去世为止。也就是在柏林他的名声远远超过了谢林,成了一个德国的现象,在整个的欧洲就把他看作是好像德国普鲁斯国家的一个代表性的哲学家。
如果要讲德国哲学,那一定是黑格尔,虽然他的口才很不好,但上课却总归是人满为患,这个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什么课吃香,就是谈谈爱情,还要谈谈性生活。我们学校也是,华师大也好,据说窗子上都爬满了人,因为我们现在是一个感性的时代。
黑格尔真的了不起,抽象的东西表达又糟糕,他居然还有多的人,还是一句话,人和人是不一样,我们对感性的东西感兴趣。哪个老师说,我来告诉你们爱情怎么回事,耳朵竖起来了。哪个老师跟你说,我来告诉你们理性是什么,基本上没人听了。
他的影响主要学生是收获的,毕竟学生知道老师很纯,智力纯思想。学生很佩服你,别跟我上课的时候来这个讲一点,那个讲一点,一会儿讲南海风云,一会儿讲钓鱼岛了。他讲的是存在、非存在、绝对有限。另外一方面,他的辩证法能够把握广泛的意义,他能够在哲学、历史、宗教、艺术,几乎人类所有的精神领域里面,都能够他都有一种杰出的把握能力和锐利的辩证方法。
在他的教导下,现实的内在本质和过程,包括人的意识,人类的精神生活,精神成就和政治生活,他们的命运都向他们解释。所以,要上他的课。
在柏林很奇怪,做教授在柏林任教期间发表的东西相对要比那时少,就在以前没有进柏林大学之前要少,《法哲学原理》是在1822年出版的,新版的《哲学全书》是在1830年出版的,他晚年一直在修改《精神现象学》,但是没有完成。
哲学讲演录,美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讲演录都是他身后出版的,他自己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出版这本书。
我们现在先讲他早期的神学思想,因为对了解黑格尔的思想还是很重要的。
黑格尔在学生时期就被希腊文化所吸引,用你们今天来讲,他是一个希腊控,这种吸引使得他对基督教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