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约翰·霍普金斯人学的亚朗·瓦卡博士说:「古代人类的祖先既不是肉食也不是草食,更不是杂食主义,他们以水果为主食。」
很多人认为水果中含有很多对身体不好的果糖,因此对水果敬而远之。但这是一大误解。没有比水果含有更多酵素的食物了。
以下说明食用水果的好处。
◎水果的优点
●容易消化(面包、米、肉、鱼、乳制品等浓缩食品会在胃内停留l个半~4个小时,但水果只要20分钟就能够被消化。
●优质的糖分(果糖孔30%、葡萄糖30%、蔗糖孔30%)能够产生最好的热量,成为运动的营养来源。
●水果中所含的果糖,可以让胰岛素完全不必分泌出来,因此能够避免易患糖尿病。
●水果中70~90%是优质水分。
●水果的水分中存在各种矿物质,是最优良的矿物质补给品。
●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
●生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酵素(酵素=生命力)。
●含有丰富的纤维(消除便秘)。
●含有少量优质脂肪酸(1%左右。酪梨则有5%)。
●含有少量的氨基酸(蛋白质分解型,能够顺畅吸收)。
●将身体的PH值调整为弱硷性。
●含有所有必需的养分。
●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植物的色素与香气),其有抗氧化作用。
●早餐只吃水果,能促进身体排出有害毒素。
●低热量,就算吃太多也不会发胖。
●多半为香气四溢、好吃的水果。
水果几乎零缺点。刚开始吃的时候,也许感觉比较冰冷,但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
每个人都可以实践的最佳食养生法
无法完全转化为氨基酸的蛋白质中的浮游分子,会引起各种疾病。
例如为了分解、消化、吸收蛋白质,要经过一些过程及数种消化酵素发挥作用,因此摄取过多的蛋白质,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
含有食物酵素的小麦和使用米糠萃取出的欲菌所制造的酵素食品(真菌性蛋白酶),其在PH环境中的活动与微生物(中性细菌性蛋白酶)截然不同。
真菌性蛋白酶在PH值3的酸性环境中,表现出较高的活动数值,因此适合胃的内部等酸性环境。
相反的,微生物(中性细菌性蛋白酶)则适合在中性~硷性的环境,亦即在小肠中进行消化作用(PH环境会因个人的体质、时期、精神状况等而产生变化)。
酵素不仅因种类的不同,同时也会配合PH环境而产生变化。所以,不只针对其一处,而要在数处的过程中补充活动的食物酵素,这才是理想的做法。
结论是,要过着以生鲜蔬果为主的饮食生活,巧妙摄取发酵食品。外食机会多、很难改善饮食生活的人,要积极摄取酵素营养食品。
最重要的是,要享受含有酵素的「生的饮食」之乐,利用各种方法摄取新鲜的蔬菜、水果、发酵食品以及酵素营养食品。
酵素营养学强调的「食物酵素概念」,是考虑到人类原点约(原本的?)合理健康法,也是任何人都可以实践的食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