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看了《拉贝日记》。
我之前没有听过这部电影,所以在电影开始前一个小时才得知这部影片并不是什么小清新类,而是类似于《安妮日记》,它的背景是战争。而且是中国人心里最深的那道伤口——南京大屠杀。知道后,我有些抗拒。我明白这段历史有多残忍,因此颇有些不愿意去窥探其中的冷酷血腥。很多事件,知道是一回事,可当它清清楚楚呈现在眼前时,不是不胆怯的,不是不愤慨的。
影片由德国人拉贝的视角展开,讲述了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下,拉贝一行人着力于拯救无助民众的故事。日记开始讲述时,轻描淡写日本侵占中国,甚至戏称这是应该的事情的时候,我有点抑制不住我的愤怒。毕竟作为中国人,这话是怎么也不会顺耳的!如果说开始拉贝还对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那么后来血淋淋的事实就让他变得无奈绝望。日记的文风在转变,也能看出其局势的变化。
拉贝的身份应该是纳粹党,然而他做的事情却是符合人道主义的。作为战争的第三者,他能救助处于危难中的中国人民,这是很高尚的。他愿意任职安全区主席,愿意给手无寸铁的百姓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愿意将自己的钱捐献出来,愿意为安全区的人们负责,单凭这些,他就应该是一个为我们所敬的英雄。
关于这部电影,我有几个印象深刻的画面,愿与大家共享:
1、在日本轰炸南京时,拉贝为了救本工厂的员工,将放置许久的德国国旗拉了开来。巨大的红色旗帜下躲满了逃生的人们。(事实上,那一刻我有些悲哀。那时的中国苍茫大地竟无处安放这些受苦的人民,却只能在别国的旗帜下借以保命。)
2、在拉贝的司机遭到杀害时,日本军官表示可以赔偿。在拉贝的要求下,他答应让拉贝选出20个人。就在拉贝选人的过程中,我感觉很冷。真的。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可是拉贝的眼里全是绝望。那么多人,到底如何选择?都是生命,又该舍弃谁?在满天鲜血的屠杀面前,这一点点救人于死亡之间的权利又该怎么使用?
电影完了,心思却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