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人生还须追求公众领域的成功。”
---- 史蒂夫.柯维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是一个转折,标志着一个人从个人领域的成功,过渡到了公众领域的成功。
习惯4双赢思维,习惯5知彼解己,习惯6统合综效,共同构成了公众领域成功的要素。
所以,本书在这个转折处,增加了一个章节“人际关系的本质”,这是第4、5、6个习惯的思维基础。
若要透彻理解后面章节,不能够跳过此这一章。今天分享两个章节内容。
第一部分:人际关系的本质:情感账户
1、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
人之前,必须先爱自己,了解自我才懂得分寸,也才能真正爱护自己。
有些人困在人际关系中,十分苦恼,到处寻找良方,却没有从自身找找原因。比如你抱怨主管不信任你,不把重要事务安排给你,可否意识到自己是个拖延的人,迟到二分钟在你的心里轻若浮云,在主管那里就是效益。与其让主管改变想法,不如从自身做起,懂得自制。
2、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重要的不是言语或者行为,而是本性
言不由衷、虚伪造假永远不会长久,回想自己走过的历程,沉淀下来的好友,都是真诚、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的人,这样的人才值得长久交往下去;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都会减少情感账户的余额,甚至透支,破裂。
3、越是持久的关系,越要不断地储蓄
很多人困惑“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意识就伤害到了身边最亲的人?”,我们常常把好脾气留给外人,而把坏脾气留给自己的亲友,殊不知,哪怕是无意识的伤害,也像是从账户中取钱,点点滴滴的积累,账户就会亏空,各种矛盾纷起。
能够相扶走到老的是亲人,岁月沉淀下来的都是挚友,对他们要格外用心,不断往这个账户中储蓄才对。
4、情感账户的主要投资方式
“正如身体经常需要食物以保持健康一样,人际关系也同样经常需要营养”----史蒂夫.柯维
情感账户的主要投资方式有七种: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致歉、无条件的爱。
在这当中,需要提醒的是,问题的反面就是契机。例如当顾客因问题追问而来时,热情接待,共同寻找方案,直到顾客满意,让顾客认定了你,不再作他想。
作者说:“牢记情感账户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开始探讨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与他人合作顺利所必需的习惯。”
第二部分 双赢思维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双赢不是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分别是:
利人利己(双赢)、损人利己(赢/输)、舍己为人(输/赢)、
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单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联系自己的生活常识,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双赢,其好处不言而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上下同欲者胜”都是这个道理,小编曾经专门写过这个文章,欢迎关读指正。《为什么要有赢有输,双赢不好吗?》
今天补充探讨一下“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1、双赢品德
第一是诚信,基于双方的利益商量好的事情,要信守承诺去兑现它,否则没有合作的基础。
第二是成熟,成熟是敢做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的人往往既敢于表达自己,同时也能理解对方的诉求。
第三是知足,知足是双赢的前提。如果我们认为资源是有限的,势必会去争夺,那么就形成了竞争。如果我们认为资源是无限的,我与你可以分别拥有我们想要的东西,那么合作和双赢就有了基础。
2、双赢关系
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及情感账户。双方关系不错,建立了信任,彼此合作就很顺畅,亲子如此,夫妻如此,职场就如此。如果双方没有完全建立信任,意味着情感账户余额不足,双方就容易产生怀疑或消耗。
3、双赢协议
即用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需经过双方商定后确定,成为双方自我监督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协议应该有以下5要素: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
4、双赢体系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结构中,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而且所有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
通常情况下,很多问题都源于体系,而不是人。再好的人置身于一个糟糕的体系中,也不会有好结果。比如,公司如果提倡双赢,却奖励竞争,则结果注定失败。
想赏花就要先浇水。
5、双赢过程
双赢过程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性途径。
综上所述:
“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环境,最后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
“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所以,做人格局要大一些。
谢谢阅读!我是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