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这个问题恐怕每一个家长都想过,怎么不用管,孩子能自觉自律地完成作业,成绩优异,这应该是每个家长的梦想。
当孩子出现成绩差,不认真做作业,学习不主动等问题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一般都是:孩子不努力,孩子偷懒,怕吃苦,孩子不自律……很多家长对孩子问题的挖掘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而没有找到根本的原因。
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我们大人工作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努力地工作?即使辛苦,也心甘情愿,不会轻易辞掉工作,赋闲在家。我想大概有几方面原因:迫于生计压力,为了生存;源于对家人的爱,要养孩子,赡养老人,要让亲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有很强的责任感;工作让自己产生成就感和价值感,我们能感觉到我们很有用;因为梦想,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可能还有一小部分人是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再苦再累,也乐在其中;还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目前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感,能够帮助到别人,即使是义务劳动,自己也十分乐意。
我们发现做一件事情的动力来自于多个方面,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也是如此,当孩子出现厌学等学习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反思,看看是不是孩子没有兴趣;也在学习上体验不到成就感和价值感;也有可能家庭关系不好,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跟同学关系不好,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学习;也可以了解下孩子有没有远大的梦想,远期和近期的目标;孩子有没有感受到自己努力学习对于未来的意义,并不只是为了挣钱、生活幸福,而应该是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创造价值。这样的意义感才更能激发一个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都是渴望成长的,每个孩子最初也都有学习的动力的,每个孩子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潜能。是什么让孩子讨厌学习?是什么让孩子自暴自弃?是什么让孩子感受不到生命的美好?这其中的原因的确有教育本身的问题,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端,但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影响。
父母是否具有稳定的情绪?父母是否积极乐观?父母是否有一颗包容的心?父母是不是善于学习?父母是否懂得如何爱孩子?父母是不是有智慧、有格局?这些都是影响孩子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当父母自身就容易焦虑,情绪波动比较大,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父母是没有爱也没有智慧的,训斥孩子,不停唠叨,都只是发泄情绪,或者重复无用的笨办法。当我们掉进情绪里,问题和痛苦都会被放大,我们是看不到孩子真正的需求的。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我们能够托得住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接纳孩子,当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被支持,他自己就愿意去面对,去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不是不想帮孩子,而是没有帮助孩子的能力,我们不从容,也不淡定。我们给孩子讲道理,给孩子买贵的东西,花很多钱给孩子报辅导班,自己以为自己尽了很大努力,甚至感动了自己,却依旧改变不了孩子,父母伤心欲绝,只能安慰自己,我尽力了,是这孩子本性如此,没办法改变了。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激发孩子面对生活的勇气和热情,而不是只盯着作业和成绩。也不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与物质相比,孩子更需要的是情感的滋养和心灵的满足。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观点是有问题的,无论男孩、女孩,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在精神方面的富养,物质方面,根据个人的家庭情况,但不可过度。
如何爱孩子?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何给孩子情感的滋养?如何让自己情绪平稳?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们才真正的开始了解教育,了解自己,了解孩子。首先我们要学会爱自己,肯定自己,当我们心中有爱,我们才能给别人爱;当我们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我们就已经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同时我们要接纳自己,接纳孩子的所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你爱的是这个孩子本身,而不是表现好,学习好的时候的那个他。孩子最需要被爱的时候就是孩子遇到困境,遭遇挫折的时候,当孩子犯错时,退步时,被老师批评时,我们应该倾听、理解、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管教孩子,控制孩子。很多时候父母并不自知,是自己的干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节奏,扰乱了孩子学习的自觉性,阻碍了孩子潜能的发掘。
一个有内驱力的孩子是心中有爱,有温暖,有自信,有力量的孩子。不是几句道理就能够让孩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要爱孩子,鼓励孩子,要善于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不破坏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体验,在游戏中、做事中、学习中学会帮助孩子看到自身的潜力,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家长要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教育孩子最好的时机是他做对事的时候,要在孩子做对事时鼓励他,肯定他,表扬他。同时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品格和习惯的培养,如:坚毅、自信、正直、诚实,爱读书,爱运动,爱劳动,有责任心,乐于助人等。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新时代,做智慧父母,我们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升,让自己站的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才能为孩子提供恰当的、适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