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笔画的造型,名家国画作品,工笔人体画里千娇百媚的少女
一提到“工笔”人们就会想到工谨细致,中国工笔画因其过强的制作性,给人种错觉,以为可操作性强就很容易画。甚至有人片面的认为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就是对照片的照搬,费时实力;其实中国工笔画并非只是工整细致的去描绘,工笔画的精微只是其表层因素,是区别于写意画的一个样式,它并不是为工而工,而是以工达意,带有极强的写意性。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型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所要画的轮廓进行描画,而是对型进行高度的提炼,把自己的感觉通过笔画出,刻画物象的目的是营造画面的情境。现在的画坛虽繁茂,但大多做表面文章,线只是起着约束形体的作用,毫无感觉地描画或组织繁乱。无从察其结构变化,或如铁丝编网。无从谈及空灵与空间;或不识笔法,软弱无力。毫无弹性张力可言,有的干脆隐去线的存在堆岩塑彩,为制作而制作,乍看起来还能吸引人的眼球,仔细品之则索然无味。没有赋予生机的线条,没有用心灵营造的画面。怎么会感动人呢?
作为中国画绘画的一个门类,工笔画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审美情趣,但其理论基础与写意画一样,都是借物抒怀、写其意象、抒发心性,只不过没有写意画那样直接,而是娓娓道来。工笔画过长的制作周期,容易感觉麻木,不自觉中陷人被动制作的窠臼,而忽略制作的目的性,阻碍胸襟的抒发。所以在绘制过程中的自控性和自我把握能力极为重要。不能以某个局部的精彩而忽略了画面的整体感觉,为某一肌理而欣喜地被带人只图其表的怪圈,要时时审视画面的整体关系,物象与境界的关系,始终保持创意的最初感受。
工笔画情景的营造和气息的把握是第一位,即使是一幅肖像画,也是作者的情怀再现,而具有“画面情绪”,不只是一幅直白的写真。刻画物象的目的是营造画面情境。
工笔画的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线。而是经过反复推敲提炼归纳提升到中国画审美范畴的线,是具有情感因素和中国文化特性的线,既能精妙地体现形体结构又能传情达意。一般人只是用线去迎合一个自然形态追摹所描绘的对象。而忽略了对具有审美意义线条的文化托喻,所以品之无物。如何运用发挥好毛笔的性能勾勒出完美的线条,是具有艺术性的技术。
工笔画的线如同前面讲的笔墨它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是情感学养的迹化,它直白地告诉大家你的水准如何,所以勾勒需认真对待,容不得半点马虎。线条的含金量从无数次的实践中来。即使怀有高明的理论见解而疏于勾勒的训练也是枉然。也正如苏轼曾说:“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而不形于手,不形于手,有心也枉然。具体讲就是线条要内敛含蓄沉着稳健圆润富于张力,灵动鲜活富于生机,人木三分的骨力和自然流畅的书写性及可品读性。线条的勾勒需要处处着力,提气凝神。线的起收承转、来龙去脉、虚实方圆、干湿浓淡、粗细枯润、徐急快慢等节奏韵律同样是才情学识的体现。
作画时始终把型的整体意识放在第一位,关注整体局部的关系,不能陷入局部而忘记整体的型,时时不忘提醒自己制作的目的性,不要陷入对局部的精彩而忘了整体的画面关系,更不要忘了创作的初衷和本意,把最初的感动、激情贯穿始终,饱含热情地面对每一个步骤。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生动精妙的画面。
色也是型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色和线的关系,是突出线还是把线隐于其中,色线还是墨线,微小的细节处理来拢整体画面的情境。色的虚实肌理感都和画家所想表达的意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画向来是以意象造型。当代中国画的发展繁荣肇始于改革开放后,多种域外艺术思想的涌入,刺激着沉闷封闭的中国画坛,大量国外图册的刊行,大家开阔了眼界,了解到世界艺术的事,原来绘画还可以变幻如此多的样式。
敏感的绘画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观。西方的当代艺术比我们既早又深入,从造型理念,色彩运用,画面的形式到人物的形、神的刻画,都为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应该研究,借鉴,吸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但中国画有别与西画,她不仅仅是塑造物象的能力,更是学识素养的自然显现,超越笔墨形态的精神品格的物化。需要我们的勤奋和良好的悟性
如果我们避开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无责任感的作表面勾当,寡淡无味,将难成大器。画面空间环境的处理与营造,在设色上我们要吸收西方的色彩观使我们的画面丰富,但也要做到不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我们也只有明了工笔画的真正含义,才能更好的去表现我们想表达的型。现在的绘画造型风格有:写实性的型;意象性的型,创作主体对物象进行加工锻造,大胆夸张变形、概括提炼、形随意至、以神写形,稚拙天真中表达出一种造型的特有韵致。
毕加索:齐白石(山水画欣赏)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作品欣赏
齐白石《霞归图》
齐白石 《临江垂钓图》
1919年作 借山图
1924年作 白石老屋图
1924年作 长沙图
1925年作 松山图
1929年作 桂林纪游
1930年作 柳溪垂钓图
1931年作 日暮归鸦
1931年作 山水
1932年作 行舟图
1933年作 山水
1933年作 审音鉴古图
1936年作 山居图
1940年作 秋霞向晚天
1948年作 溪桥秋柳
1950年作 枯木寒鸦
1951年作 山水小幅
白石老屋
步步高升
长河落日图
风帆远影
河畔垂柳图
江上馀霞
借山图
借山图
看山寻句图
枯木寒鸦
枯树当门图
莲池书院图
秋江红树人家
山居图
山水
山水
山水
山水
齐白石、杨伯庐合作
山水人物
深山松舍图
松林竹马
松溪茅屋图
滕王阁借山图
滕王阁山水
滕王阁
万竹山居
夕阳秋意
夏山欲雨
小桥人家
鱼鹰图
雨后山村
雨后云山
雨后云山
竹林清趣
竹霞洞借山图/来源网络
名家|黄宾虹谈如何学国画
近世欧风东渐,单色画与彩色画之学说,木炭、铅笔、钢笔者为单色画,油画、水彩画、粉画为色彩画,标着学堂课程。青年学子向风西方美术,声势甚盛,而中国画学适承其凋敝之秋。余著有《中国画学衰敝论》,寻衅蹈瑕,遂为一时所排击。游学东瀛之士,目睹日本国之文部每设图画展览会,甄录东西两方新旧画派,并驾齐驱,不相优劣,或思参合于日本画学而调停之。
况观欧美诸国言美术者盛称东方,而于中国古画,恣意搜求,尤所珍爱,往往著之论说,供人常览。学风所扇,递为推移。由是而醉心欧化者侈谈国学,曩昔之所肆口诋诽者,今复委曲而附和之。余谓攻击者非也,而调和者亦非也;诋诽者非也,而附和者亦非也。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党同伐异,恒人之情也。学者资性纯粹,如未染之素丝,白之受采,尤为易易。
当其学师讲授,坐论一堂,耳不详六法三品之言(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三品: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形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见《图绘宝鉴》),目未睹南宗北宗之别(北宗: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幹、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勒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见《画禅室随笔》),其陈列于座右者,非摄影像,即印刷本,光怪陆离,舶来品耳。
偶尔见闻一二市侩临摹之笔,俗子妄诞之谈,以为中国画学,即尽乎此。于是群相排挤,而门户之见益甚,遂使目空今古,虽文人学士之著作,皆摒弃而不言。嗟呼!井蛙不可以语天,勺蠡不可以测海,饮狂泉者,举国之人皆以不狂为狂。此不务研求,如徒肆攻击者,不足以知国画也。
日本自唐以来,崇尚中国文化,至明代而极盛,明代名画大家真迹,无不巨金购求。国中士夫,家喻户晓。如倪云林之画,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俗。工画之士,沾溉其残膏剩馥,莫不席丰履厚,为艺林所倾仰。清廷变法,学制规仿东瀛。明治维新,文教改行西法。然日本学术,大都来自诸邦,学校尚欧洲之风,民间兼习中国之画。国家权衡文艺,二者并取,汇为程式。
其习中国画者,囿于闻见,日即浇漓,鉴别收藏之家,仅专精于中国明代之画,唐宋及元,非其所尚。近染欧化,又事精能,而笔墨之道,去古益远。学者自为兼收东西画法之长,称曰折中之派。夫艺事之成,原不相袭,各国之画,有其特色,不能浑而同之。此调停之说,似无容其置喙也。
彼诋诽者之言曰:欧画之于阴阳向背,形状毕真,中国之画,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位置时有所失,阴晴早暮,风雨雪月,多不能分,是其短绌。诸家优劣,古今殊异,粉本所出,辗转模仿,多至什佰,黄茅白苇,一望皆同。
中国之画,由六书象形,至于十三科(元汤重言:世俗论画,必日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明陶宗仪《辍耕录》,曰佛菩萨相,曰玉帝君王道相,曰金刚鬼神罗汉圣僧,曰风云龙虎,曰宿世人物,曰全境山林,曰花竹翎毛,曰野骡走兽,曰人间动用,曰界画楼台,曰一切傍生,曰耕种机织,曰雕青嵌绿),三代迄今,上下数千年,纵横十万里,皆递变而靡已。《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欧人亦曰:世界无新物。盖所谓今日之新者,明日为旧,而昔日之旧者,今又翻新。知新之由旧,则无旧非新。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