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他的内心充满善良、正义和真理。”——柏拉图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做父母的要向教练角色转变,而伟大的教练需要具备三个特质(乔希·西普,2019):
1.关注个性发展,而不是只是盯着结果
2.故意讨论“毁灭性”失败
3.用价值观而非情绪来管教孩子
今天,我们讨论一下第三点,如何用价值观而非情绪管教孩子。
首先,我们从了解一下价值观和情绪这两个概念。
价值观是指个人或集体认为重要的生活原则和标准,它们影响一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态度和决策。价值观可以被视为一种内在的指导系统,帮助人们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什么是重要的。
价值观是个人和社会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与人的内心感受、认知、生理反应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情绪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它涉及个体的内心感受、认知、生理反应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理解情绪的组成要素、外部表现、分类以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情绪是如何产生的,这里我引用拉扎勒斯的认知-情绪理论 (Lazarus' Cognitive-Mediational Theory)。它强调情绪产生不仅受到生理激活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估的影响。拉扎勒斯提出情绪体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初步评估(对事件的直接反应)和次级评估(对事件的进一步思考和解释)所共同决定的。
这里我们举例来说明一下,如何用价值观而非情绪来管教孩子。比如当你用正常语气和处于赌气状态的孩子讲话时,孩子跟你说“滚”。你听到后,第一反应(初步评估)肯定会有些愤怒,经过次级评估(对事件的进一步思考和解释),你会知道孩子是想表达他不开心的情绪,而非因为具体的原因。这个时候,你就要把自己愤怒的情绪放在一边,用价值观而非情绪来回应孩子的无礼。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称NVC)的四步法来跟孩子沟通。
非暴力沟通(NVC)的四个基本步骤是马歇尔·罗森博格提出的,旨在促进真诚、同理心的交流,并解决冲突。以下是这四个步骤的概述:
观察(Observation):
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具体行为或事件,而不是做出评价或判断。这要求我们区分观察与评估,只陈述事实,避免使用带有评判性质的形容词或副词。
感受(Feeling):
表达你因为这些观察到的行为或事件而产生的感受。这些感受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模糊的。使用“我感到...”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个人的情绪体验。
需求(Need):
识别和表达是哪些内在的需求导致了你的这些感受。非暴力沟通强调,我们的感受是由我们未被满足的需求引起的,而不是他人的行为。
请求(Request):
提出具体的请求,说明你希望他人如何行动来满足你的需要。这些请求应该是积极的、可行的,并且明确表达你希望对方具体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这四个步骤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当我(观察),我感到(感受),因为我需要(需求),你是否愿意(请求)?”通过这种方式,非暴力沟通鼓励人们以一种负责任和尊重的态度表达自己,并倾听他人。
我们将这四步应用到上面我们提到的场景中:
观察:“我听到你跟我说“滚”。”
感受:“我感到很受伤。”
需求:“因为我需要你的尊重。”
请求:“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子跟爸爸说话。”
这样子,我们避免了因为自己愤怒的情绪而做出过激的行为,比如同样用粗野无礼的方式来回应孩子。同时,我们平和的表达了我们的情绪和需求,传递了要尊重人这一价值观。
总的来说,结合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用价值观而非情绪来管教孩子是一种更为理性和建设性的方法,它强调通过教育和引导孩子理解和内化重要的价值观,而不是仅依赖于情绪反应。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
明确价值观:首先,确定你希望孩子学习和内化的核心价值观,如诚实、尊重、责任感、同情心等。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或教育者,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展示这些价值观。孩子往往会模仿大人的行为。
理性沟通:与孩子进行开放和诚实的对话,解释为什么某些价值观重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
情境教育: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作为教育孩子的机会,讨论在特定情境下价值观的应用。
情绪意识:帮助孩子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导他们如何在情绪激动时仍然坚持价值观。
鼓励自我反思: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考虑它们是否符合他们所学的价值观。
设定界限和后果:明确界限,并在孩子的行为与价值观不符时,给予适当的后果。这些后果应该是教育性的,而不是情绪性的惩罚。
正面强化:当孩子展现积极的价值观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强化这些行为。
故事和例子:使用故事、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来说明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培养批判性思维:教育孩子如何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以便他们能够独立地评估情况并做出符合价值观的决策。
尊重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的意见与你的价值观不同,也要尊重他们的观点,并鼓励开放的讨论。
提供指导而非控制:为孩子提供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决策的后果,而不是简单地控制他们的行为。
情绪调节教育:教育孩子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便他们可以在情绪波动时仍然坚持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这些方法,孩子不仅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做出符合价值观的决策,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愿我们所有的父母,抛开情绪,充满爱和宽容,以身作则,培养出三观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