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还有一个星期妈就要过生日了”。晚上睡觉前,木子边往脸上抹脸霜,想起来这件事就对坐在床上看书的老公李说。
“哦”。老公头都没抬,只应了一声。
“今年是六十的整生,会比较隆重,舅舅叔叔他们应该都要来的”这时木子应该算是自言自语了:“买什么东西做礼物好呢?”
“随便买点,你买再好的东西他们也瞧不上”老公的语气淡淡的。
木子家的条件不好,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别人家要么是拆二代,要么是做生意,要么升官,都过得又滋润又有脸面。木子家就是靠木子和老公两人的死工资过日子,有一大部分因为儿子的病送进了医院,儿子的病离不了人,还请了保姆在家照看,又是一笔开支。
穷无友,富无亲。木子的兄弟叔叔舅舅平日都很少联系她,因为她既帮不上什么忙,又不会打牌。也许潜意识里还怕联系她联系多了,她找他们的麻烦吧。
躺在床上,木子决定明天去红豆家居给两位老人各买一套内衣再买套外面穿的家居服。不便宜呢,怎么也要1000多吧!但想到弟弟弟媳会给老人爸妈买外套,更贵。而且按照惯例,弟弟会安排在酒店吃饭,一大桌,二十多人,怎么也要二三千吧!木子想:再心疼钱,也不能舍不得,毕竟是养了自己这么多年的爸妈。
二
过了两天,下班回家路上,木子去店里选了两套新上市的内衣,然后又给两老一人买了一套厚的家居服,冬天在家穿着舒适一点。十几张钞票数出去,木子真心疼:“现在物价可真贵”。临出店门,木子又转了转,老公的内衣也穿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家里钱紧,平日都是先紧着儿子,木子和老公都很节省,尤其是老公,要给他买东西,总是说:不用,我还有的穿,用不着,要买先给你买。想想,木子真心疼老公,日子怎么就过得这么难啊!
三
木子到父母家时,两老吃完晚饭了,正坐在客厅看电视剧。
看见木子提着东西进来,妈拍着手说到:“你造业可怜的,怎么又给我们买什么东西。”
木子笑笑说:“你们生日嘛,今年又是整生,再困难也要尽孝啊!”
木子的妈拿着家居服在身上比划着,突然想起什么来,对她说:“木子,你弟今年给我和你爸又买了一双毛靴子,说是一千多呢!”
“他条件好,有钱,你让他买,再说,一年就这么一回,”木子搭讪道。
木子妈说:“你条件不好,又没钱,儿子经常住院也花钱,以后别给我们买东西,都穿不过来”想起来又说:“去年你给我们买的鞋子,我们都还没穿,要不你拿回去,给李穿。”
木子听到这话就有点呆呆的,笑僵在脸上好久都归不了位。同时心也痛起来,买的700多呢,知道两老的条件好,对穿着讲究,木子很少买打折的东西糊弄两老,一直就是买最新款。早知道,今年再去买,可能打对折,节约300多呢!这节约的300多,都可以给李再买双鞋了,李脚上的,穿了二年补了一回,真的该换了!
“妈,李的脚比爸的大,他穿不了”。木子有点讪讪的“你们就换着穿”
出了爸妈的门,木子想:“以后回来就买点水果,买再好的东西也让他们放在家里浪费了”。木子紧紧脖子上的围巾,抬头看看爸妈窗户透出的灯光,心想:“妈真是年纪大了,说话都不知道顾及下别人的心情”。
四
爸妈的生日宴安排在星期五晚上,这是木子妈打电话告诉木子的。一般这种情况,木子的弟弟都不会和她这个做姐姐的商量,甚至都不会打电话告诉她时间地点。好像木子就是妈随便带过去的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木子有时不想去,老公总劝她:“爸妈的生日,你和弟弟较啥劲”。老公一般都不会去,他要在家照顾儿子,请的阿姨晚上就回家了。
今天还是和以往一样,木子到饭店时他们还在打牌,爸妈站在后面看,等着开饭。
“木子来了”大舅妈先看见她,从手中的牌抬起头问:“李呢?儿子没带来。”
“他俩在家,天冷了,不方便,让他俩在家吃方便些”。木子此刻觉得自己的脸比在外面被冷风吹着还要冷。
“你们俩也真是的,当时就劝你们把他丢到福利院,趁年轻再生一个是最要紧的。”大舅妈一向的心直口快。木子的脸上就有点挂不住,心想:“儿子就是不会走,学东西可快,是个人,又不是小猫小狗,看着不好就丢掉,现在流浪猫狗都还有人爱护呢”。她心里这样想着,并没有表露出来,站在后面看他们打了会牌,就开席了。
饭桌上,木子一向都插不上话,他们都讲的股票赚了多少,基金怎样买,谁家拆迁了得了几十万,某某小区开盘价多少。即使知道,木子也不掺和着发表意见,因为象她这样的穷人。即使发表了意见也没人听。极少数的时候话题转到她身上来,都是劝她再生一个,这个靠不住。木子想:“养一个小孩都这样难,再生一个?估计喝西北风都解决不了问题。”
这时候,木子就有些喜欢李的家人。他们家家庭聚会时因为知道儿子行动不方便,都是先想着木子一家人,饭桌上都捡着儿子喜欢擅长的话题说,鼓励他,给他信心。让他知道虽然不会走路,但是他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不像木子娘家人,有点嫌弃儿子不会走路,是残疾人,好像和他们家联系多了会遭晦气似的。
木子心想:“儿子只是不会走路,也是她心头肉,也是一条命,为什么就要丢掉。儿子那么聪明,难道还比不上一只阿猫阿狗”。
木子这样想着,但并没有责怪父母兄弟亲戚的意思,这样的状况从儿子得病开始,也有六七年了,每人想法不一样而已。
吃完饭,他们照例仍然是打牌,木子告辞出来
走在路上,下雨了,更冷。
木子在路上快速的走着,她想快点到家,因为她知道,家里一定干干净净,老公会把家里弄得暖暖和和的等着她的回来
父母养育了她,但是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她要报答养育之恩,但是老公,儿子才是她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共度余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