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海尔总裁张瑞敏的一位朋友在厂里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朋友走后,张瑞敏把400多台冰箱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缺陷。
当时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欺瞒消费者。”他亲自抡起大锤子砸下了第一锤!很多职工流着眼泪砸了冰箱。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海尔集团”之所以一跃而成为青岛的“三巨头”企业之一,与张瑞敏的精细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从企业管理来反思我们的教育管理,从别人的双手抓管理,想到了我们的单手抓教育,令人痛彻难当!
现实就是这样,一边行走,一边痛着,心里还想着美好的理想远景。
我不敢对学校的教育指手划脚,但从一个班主任的角度能感受到一些急需我们改观的地方,“冒死”与诸位共同商讨、研究!
很多企业、厂矿和单位,都很注重自己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只有狠抓严管,才能让企业自己壮大!人浮于事的管理,只能是倒闭的前兆。天下一理皆同,我们的教育同样如此:离开精细化的管理,我们寸步难行!你的身边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现象:班级因为某种原因被扣分了,领导也大会、小会严厉批评了,可是,这种“管理”仅仅如此而已!批评的是班主任,一切还要班主任去“管理”,如此教育,收效甚微!
管理,不等于扣完分就完事了,我们还得去“理”!
2009年跟随王建俊校长到沁阳市永威学校学习,蔡林森校长的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早晨5点,距离高三学生起床还有15分钟,偌大年纪的蔡校长就已经等候在了男生寝室门口,据说,这是他的习惯!铃声响过,有学生迟到了。在学校来讲,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当然是该扣分就扣分,该批评就批评;可是这些程序走完之后,他并没有这样算了,也没有对学生置之不理,而是要求学生把今天落下的早操补上去,并陪学生一起跑完了早操。
我想这样的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比较深刻:作为校长,他管了;作为老师,他又“理”了这件事,并亲手把这件事处理完毕!试想:当时如果蔡校长雷烟火炮地骂上一顿就走了,这个学生的内心会是什么感受?学生肯定会不以为然,并且毫无负疚之感,自然而然地把“被骂了一通”当作是这个错误的代价!
再来看看我们进行的教育:班级上的事情,你是不是布置完就走了呢?学生犯错后,你是不是在“暴风骤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呢?
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我们都是在“管”,却很少有人去“理”会后事作何处理。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因为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够健全,是一种残缺的、不完美的教育。
回头想想:当初的张瑞敏如果没有痛心地去彻查不合格的冰箱,不下狠心举起锤头砸自己的产品,那么还会不会铸就“海尔”的美名?如果我们不去彻底地管理自己的“产品”,不严把质量关,将来的学生会不会以更为极端的方式来报复我们的教育和我们这些施教者?
每每至此,顿觉肩头沉重不堪,甚至是不敢想下去!
于是乎,总会有人站出来感叹:我一个人,要去管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精力有限,又怎能管得过来?又如何理的过来?看完下面这个小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感想和启发:
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
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我们的领导和班主任应该做借鉴子贱的做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来管理,而不是事事亲为;发动了别人,减轻了自己。
有的时候,抓的越少,反而收获的越多。
管理,我们要管,更要去里“理”,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