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事多,但是不敢耽误读书,虽然进度慢了些,但是还好是没有中断。
《我们仨》进入了第三部,用杨绛先生的话“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开始回忆她与丈夫、爱女的故事。相比第二部,这一部分,文字要通俗易懂的多,让人读起来也更容易身入其境。这也是让我最感慨的地方,这一部的辞藻并没有什么华丽的地方,可以说就是很直白的叙事,但是正是这简朴的文字给读者一种十分饱满的感觉,从不空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章中很少出现标记时间的词语,但是在每一段叙事之间的连接却是十分自然,而且读者也能跟随作者的叙述了解到背景的时间线。我想这就是语言大师深厚文字功底的体现,也是我们仍需要不断追求的。
杨绛先生简单的描述着三人过去的岁月,许多小故事给我了很多启示,在这想跟大家分享下。
“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 钱杨夫妇,因为一个单词的读音,产生了争执,最后虽然争出了输赢,但是输的不开心,赢得也觉得无趣,毫无意义。最后他们作出了上面的决定。话虽简单,但是现实中我们很多夫妻的确掉入了这样怪圈,遇到不同观点时,我们总是在思想上想要强迫对方跟自己认同一样的观点,当各持己见时,不免产生了冲突,事后回想起来又觉得毫无必要,但是架已经吵完了,白白生一顿气。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嘛。
“我们沦陷上海期间,饱经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做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 没有人能一直顺风顺水,都说要有乐观心态,但真遇到挫折时,又难免心灰意冷,遇到重大变故时,不说品味忧愁,能不能坚持下去都成了问题,很多普通人面对这种情况不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然而一句“当做美酒浅斟低酌”,似乎成了破局之笔,把忧患当成不同的经历,这是一种极其大度的淡然,品尝百味人生,然后孕育新的智慧。
“压根不吃胡萝卜,就不受大棒驱使。” 杨问钱为什么不接受朱家骅的联合国职位,钱给出了如此回答。在面对许多突如其来的诱惑时,我们能否把持住自己,意识到自己接受“胡萝卜”后,能否承担起随之而来“大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放在这里虽不是十分恰当,但我觉得做事一定还是要长远考虑,不要被现在的舒适蒙蔽了双眼。
其实这些道理我们也未必不晓得,我们与这些机智隽永的大学者相比可能只是差在了能否真正的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