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展好“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我支行领导高度重视,于3月11日组织召开了对“3.15”活动期间的宣传工作布置会,会议从宣传材料准备、宣传地点选择、宣传时间和宣传形式等方面对“3.15”期间“金融消费权益日”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活动当天,我作为一名客户经理,主要负责信贷知识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我了解到有大量的客户在办理贷款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不管是异地申请贷款还是在网上申请贷款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被坑的现象。下面我为有信贷需求的客户整理的一份贷款防坑指南,针对大家的误区一一作答。
误区一:有身份证就能贷款,真的假的?
“有身份证就能贷款,当天放款”、“无抵押无担保不填表,最高可贷20万”相信大家对这几句话都已经很熟悉了,不管是在网站上,还是电线杆上,这样的广告随处可见。对于自身资质不好又急需用钱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这真的是值得信赖的救命稻草吗?其实不然,这些广告大多都是空喊口号,其实早已设计好的陷阱。他们通常会提前收取借款人服务费、材料费、保证金或者抵押金等,并承诺随后立即发放贷款。一旦他们成功收取费用后就会立即拉黑借款人,让借款人无处寻他。骗你没商量。但凡正规的金融机构,您想要申请高额度的贷款,并不是只需要提供身份证那么简单。只有提供了这些能够体现你财力和信用的证明,正规的贷款机构才有可能贷款给你,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误区二:征信可以洗白吗?
很多人贷款被拒都是因为逾期产生的征信污点,于是“征信洗白”这个骗局产业便诞生了,关于这点有关部门也早已出来辟过谣了,随意消除征信污点根本不现实,所以千万别信那些说自己路子广,在银行内部有人,帮你分分钟消除不良征信的人。一旦你着急贷款,就很有可能被骗子蒙蔽。其实,个人征信只有央行可以记录,想要随意修改根本不可能。消除征信污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尽早还上欠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五年后污点记录才会自动清除。
误区三:“低息贷款”,真的低息吗?
贷款客户都希望贷款的利息越低越好,而低息贷款指的是低于一般银行贷款利率的贷款。贷款公司正是抓住客户这一心里,以低息为诱饵,通过其他手段增加客户的融资成本。很多时候客户却毫不知情,甚至认为理所当然。最后被骗了都不知道。至于网络平台宣传的低息贷款实际上比银行的利率高很多。然而,有的平台在宣传产品时,故意混淆视听,年和月的一字之差便是天翻地覆的差别。如果没有提前询问清楚,就容易上当受骗。
有人会想生活如此艰难,想贷款还这么多的套路,其实不用担心,只要不轻信、不盲从、仔细算、多询问、常比较,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3.15”这一天我们虽然忙碌,但我们过得非常充实。希望这一份沉甸甸的贷款防坑指南,可以帮助有信贷需求的客户少走弯路,保护好自己作为一名金融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我们作为服务城乡的地方金融机构,帮助社会公众掌握金融知识、识别金融风险,是五原农商银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将最新、最全、最及时的金融知识送到广大老百姓身边,与民同心,共建美好安全、稳定、和谐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