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痛得时候滋味不好受,但是痛过之后的彻悟却有着无比的欣慰与感激,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我一直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个很关心教育的人,我读很多关于教育的书和相关文章,觉得自己理解的教育足以让自己的孩子优秀。
可是,生活有它不可颠覆的规律,即不可能让自以为是的人出现正确的结果,至少不会让自己满意。
时间会证明给我们看。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给到了我很好的验证。
在读书这件事上,我的自以为是就让我看到了我不想看到的结果,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与愚蠢。
孩子从小是少见的善解人意的孩子,我常常会给他讲一些我认为的好听故事,有些故事他不喜欢听,我也没勉强,他在一旁自己玩,我就自己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一会学公鸡说话,一会学蜗牛说话,然后又学着大象说话,我一边夸张的学着,一边用眼偷偷的瞄着玩玩具的孩他,当看到他动作停下来一动不动的时候,就知道他在听这个故事了。有时候,他还会离开他的玩具蹭到我身边,专心地听我讲。
我一直很得意我的好方法。可是,随着他的长大,这个方法也会失效,他开始不接受这种觉得幼稚的鬼把戏。
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就给他读书他听,我依然还是那种自以为是的选内容给他读,并把有些故事后面的感悟读给他听,有时候自己也总结一些感悟给他听,渐渐地,他开始拒绝听我读书,我竟然开始觉得他不求上进了,这么有意义的内容都不听,那得有多大的遗憾啊?
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是个错误。
到了中学的时候,我发现他几乎就不接受我给他推荐的任何书了。
我非常的痛苦,我觉得不爱读书的孩子灵魂会得不到滋养,精神会有一种懈怠。
这个叛逆的小子,你越让他读书,他越是不读,我简直是要崩溃。
后来在一次次的家长会上,在每一任语文老师每一次的单独对他提出的表扬中才知道,我家小子的语文基础非常好,作文写得也非常好,思想独立,见解独特,逻辑清晰,情感真实……,几乎每一任语文老师都难忘这小子。
我觉得我被自己浅薄的自以为是讽刺到了。
被讽刺的难受没有在满意的答案中得到安慰。
直到看到了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
松居直说到读书对孩子的意义:读书,就是体验语言的快乐和有趣。而我的做法却是让他明白书中的道理。松居直说,如果读书有我这样的想法,那孩子就会渐渐失去对读书的兴趣。
我为自己的肤浅感到羞愧。
感谢孩子在这件事上的“叛逆”,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也让我在对读书这件事的困惑迷茫中认识了自己,并成长。
除了感谢,我还想拥抱,得到答案时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