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下文的重要性
1.1、探索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
探索性分析:理解数据并找出其中值得关注或分享给他人的精华。就像是从100个牡蛎中寻找2颗珍珠
解释性分析:向受众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言之有物,例如解释某一件事或者讲述某一个故事。比如那2颗珍珠的故事
人们往往在应该进行解释性分析的时候(花时间将数据抽象为受众能够消化的信息:2颗珍珠),错误地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简单地展示全部数据:100个牡蛎)。
1.2、对象、内容、方式
谈到解释性分析,在可视化之前,需要思考3件事:
1、对象:你在跟谁沟通? --受众越具体越好。利益相关者、感兴趣的人这种泛化的受众显然没有细分受众沟通高效
2、内容:你希望受众了解哪些内容或者做什么? --如果只是简单展示数据,受众可能回复“真有趣”就没了;但如果你要求他行动,他就得决定是否回应。这就引出了更有建设性的反馈
能够简洁回答上述2个问题后,才真正准备好面对第3个问题:
3、方式:如何用数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案例:
想象你是小学四年级的科学教师,刚刚圆满完成了一个暑期科学试点项目,该项目旨在让孩子们接触到小众的科学主题。你用问卷来了解孩子们对于科学的感受在项目前后的变化,调查结果让你坚信项目大获成功,并愿意继续举办这样的暑期科学项目。
□ 对象:可以批准资金使暑期科学项目得以继续的预算委员会。
□ 内容:暑期科学项目是成功的,申请X美元用于继续开展项目。
□ 方式:用项目前后的问卷数据展示项目是成功的。
1.3、询问上下文:实用问题
通常沟通都是为了完成别人的请求:客户、利益相关者或者你的老板。这代表你可能无法掌握全部的上下文,需要询问请求者从而完全了解情况。可以提前思考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 有哪些至关重要的背景信息?
□ 受众和决策者都是谁?对他们有什么了解?
□ 受众可能对话题存在什么样的正面或者负面偏见?
□ 有什么样的数据可以支撑这个案例?这些数据是受众所熟悉的还是新的?
□ 有什么风险?什么因素会弱化案例?我们是否需要主动提出来?
□ 成功的产出是什么样的?
□ 如果时间有限或者只能用一句话告诉受众需要做什么,你会说什么?
1.4、三分钟故事、中心思想和故事板
三分钟故事:你只有3分钟时间把必要信息告诉受众,你会讲什么?
中心思想:
(1)必须能陈述你独特的观点;
(2)必须切中要害;
(3)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故事板:确立沟通的结构,是打算创建的内容的可视化大纲(书籍作者建议不要从幻灯片软件开始,用白板、便利贴或是白纸来探索不同的叙述流程)
三分钟故事:我们几个科学组的教师正在对如何解决下一届四年级学生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这些孩子第一次上科学课时可能会感觉“课程很难”或“不会喜欢这门课”。需要在学年初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扭转这一情况。所以我们想,如果让孩子们早些接触科学会怎么样?我们能否影响他们的感受?带着这个目标,去年暑期我们尝试组织了一个试点学习项目。我们邀请了很多小学生,最终有一大批二三年级的学生参与。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提前接触科学,以期形成好感。为了验证项目是否成功,我们在项目前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项目初期,40%的学生只觉得科学一般,而项目结束之后他们大多数都对科学有了好感,近70%的学生表示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这说明项目取得了成功,我们不仅应该继续开展,还要逐渐扩大覆盖范围。
中心思想:暑期试点学习项目在提升学生对科学的好感方面取得了成功,因此我们建议继续开展,请批准项目预算。
第2章 选择有效的图表
2.1、简单文本
当只有一两项数据需要分享时,直接使用数据本身。
2.2、表格
应该突出的是数据,而非边框。
2.3、图表
表格与我们的口头表达系统交互,而图形则与视觉系统交互。视觉系统处理信息的速度更快,这也就意味着设计良好的图形通常能够比设计良好的表格更快地传达信息。
经常使用的图形可分为四类:点图、线图、条形图和面积图。
ps:不要使用饼图和3D视角
第3章 杂乱是你的敌人
3.1、视觉认知的格式塔原则
1、临近原则:我们倾向于认为物理上临近的物体属于同一个群体。
2、相似原则:拥有相似颜色、形状、大小或者方向的物体会被视作相关或从属于一个群体。
3、包围原则:我们会认为物理上包围在一起的物体从属于同一个群体。
4、闭合原则:人们希望事情能够简化并符合脑海中已经存在的结构。
5、连续原则:当我们观察物体时,尽管没有显式的路径,但我们的眼睛倾向于寻找最平稳的路径并自然地创造出连续性。
6、连接原则:我们倾向于将物理连接的物体视作一个群体。
3.2、视觉无序
ps:
1、不要用居中对齐,用左对齐。 同理,不要使用倾斜的元素,比如类别很多的柱状图改为条形图(类别文字从倾斜->正常)
2、不要为了添加数据而添加数据,有明确目标才添加数据,留白很重要
第4章 聚焦受众的视线
将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你所期望的地方。
1、大小:相对大小代表了相对重要性
2、颜色:少量使用(书籍作者常用灰色基调、蓝色突出)、一致性、考虑色盲(避免同时用红绿色)、是否使用品牌颜色。
第5章 像设计师一样思考
《通用设计法则》一书中建议最多突出图表中10%的内容,并提供了以下指导:
- 粗体、斜体 和下划线:可用于标题、标签、说明以及短语,用以区分元素。通常优先使用粗体,因为相比斜体和下划线,粗体在清楚地突出所选元素的同时对设计的干扰最小。斜体的干扰也小,但突出的程度更低,而且不够清晰。下划线增添了干扰,妨碍了易读性,因此应该谨慎使用(如果使用的话)。
- 大小写和字体:短语中使用大写字母可以很容易阅读,所以适用于标题、标签和关键词。
- 颜色:在少量使用时是一种有效的突出内容的方法,并且通常能够与其他突出技巧(粗体)配合。
- 反色元素:能够有效吸引注意,但对设计有一定的干扰,所以应该谨慎使用。
- 字号:是另一种吸引注意和标记重要性的方法。
消除干扰:
- 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同样重要。合理使用页面空间以及受众的注意力,消除不重要的数据或者元素。
- 当不需要细节时,请总结。你应该熟悉细节,但这不代表受众也同样需要。思考是否应该进行总结。
- 扪心自问:去掉这个会有什么变化?不会?那就去掉吧!抵制住因为某些内容可爱或者花费了心血而保留它们的诱惑。如果不能论证内容,那它们就与沟通的目的不符。
- 将必要但不直接影响内容的元素融入背景。使用关于前注意属性的知识进行弱化。浅灰色的效果就不错。
第6章 剖析样例图表
第7章 故事、案例、总结
叙述结构:铺垫、冲突和解决
故事开头:回答受众“我为什么要关注?对我有什么意义”
后续内容主要是一些图表案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