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半个月内,林萧雅的体重从96斤掉到了78斤,身体虚弱到单手拿茶壶倒水都会抖个不停的地步。
这里可没有什么极速瘦身的秘诀,只有一场病痛带来的伤害。
自晓雅记事以来,她的父母对她就百般“宠爱”。
上初中的时候,中午放学,同学们无一不冲出教室奔向食堂,只有晓雅安静的坐在板凳上,因为她妈妈早已提着饭盒等在教室外面。等到高三的时候,我们依然冲出教室,晓雅依然谈定的走向她妈妈,然后接过饭盒。极少的父母可以连续六年几乎不间断的给孩子送饭,这份爱在晓雅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她爸爸的爱不比妈妈少,甚至超过了夫妻关系。十几年前,那时候火龙果还是新鲜玩意儿,晓雅爸爸买了两三个放冰箱。当时晓雅妈妈想尝尝鲜,却被爸爸伸手阻止:“不能吃,留着等晓雅回来一个人吃”。
这些宠爱不仅体现在吃的方面,穿衣打扮上叔叔阿姨也没少费心。总之,在物质方面,他们力所能及的满足了晓雅几乎所有的要求。
但根据以往新闻报道的多个事例告诉我们,如果抚养孩子只注重物质方面的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偏差。
二
妈妈不辞辛苦的每日送饭,但同时,她也不遗余力的干着另一些事。
在中国,孩子读书阶段,父母最看重的自然是成绩。除了在孩子拿回来的考卷上签字和从孩子口中询问学习情况,家长会是大部分家长了解真实情况的机会。这种机会对家长是好事,对学生就不一定了,但这种机会在于数量少,所以学生还是可以安稳肆意的在学校过活。
但是,晓雅却是那特殊的例外。她妈妈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提着东西主动到老师家拜访,询问女儿最近的各种情况,不采集到几点女儿的缺点还不肯走。于是由于妈妈的用力过猛,老师不得不对晓雅特别关注。而特别关注的后果就是导致晓雅经常精神紧绷,因为一旦做的不好,最后又会被妈妈知道。
除了学习上的管控,人际交往上也用上了监控手段。
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就是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与那样的人为伍。妈妈想要晓雅的成绩名列前茅,于是在她的观念里,晓雅就只能与成绩好的同学来往。如果晓雅的朋友不被妈妈认可,那么这位朋友在她妈妈那里就不会得到好脸色及好态度。我也属于那个成绩一般,因此被排除在她妈妈选择范围之外的朋友。我还记得当时阿姨对着我扯动了一下嘴角的皮肤,然后用不冷不热的语气说:“哦,你就是我们家晓雅说的那个朋友吧,一定要好好学习,你快去吃饭吧”。 说完,她就扯着晓雅走了。
态度不热忱是一方面,更恐怖的是,这阿姨还学电影电视剧里的跟踪桥段,以此来了解女儿的交友情况,确认女儿有没有跟学霸一起“玩耍”。
晓雅的交友本来还算广泛,但在妈妈的干涉下,留下的都是通过“认可”的。
晓雅在爸妈的极度“关心”下长大,到了大学毕业,面临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再次出手改变了女儿的就业方向。
晓雅最初想靠自己的力量出去闯荡,想通过做品牌代理的方式进行创业。等到她下定决心将这个选择告诉爸妈后,引来了他们激烈的反对。反对原因无非是:创业不靠谱,大多数人都是亏本,而女孩子最重要的是稳定,找个稳定的工作才是正道。
一直以来,晓雅似乎都没有真正为自己做主过,即使有过反驳,最后板上钉钉的也全是爸妈想要的。所以这次,晓雅想再争取一把。在与爸妈斗争一周后,晓雅还是放弃了想要创业的想法,去到爸妈认为稳定的银行工作。因为爸妈在久攻不下之后改变策略,对着晓雅诉说养儿的含辛茹苦,担忧的整夜睡不着,最终晓雅在爸妈亲情的攻势下放弃了自己的选择。
三
从小到大,晓雅提出的想法全部被打压。她爸妈大多时候要求女儿照着他们的想法走,如果当晓雅强烈反抗时,爸妈又很聪明的采用怀柔政策。最擅长的方法就是利用亲情以及述说过去的付出来唤起女儿心中的愧疚感,从而达到最后让女儿顺从的目的。
晓雅到银行工作后表现不错,生活上看起来也开开心心,以为她差不多会按照这个轨迹走下去。但弹簧压到底就会触底反弹,人也是一样。人在承受压迫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而爆发的程度不可想象。最近晓雅就真实演绎了一场压迫后的反抗。
最开始,晓雅并没有太明显的症状,只是偶尔会有厌烦情绪出现,会乱发脾气,觉得事事不顺心。一段时间之后,晓雅就开始拒接一切电话微信,看着手机屏幕不停的闪烁,但就只是盯着,待到回神后她甚至不记得别人给她打过电话。到严重的时候,晓雅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厌恶情绪,整日不吃饭她也不觉得饿,嘴里一直不停的念叨着这些年她爸妈强迫她接受的所有选择。最后,在消极的情绪达到顶点的时候,晓雅拿着剪刀对着自己的乌黑长发进行了随意的裁剪,然后留下了一头狗啃后的非主流发型。用她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如果那时我不做出点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的事,我觉得我快要撑不住崩溃了”。
晓雅的状态将她爸妈吓得够呛,跑遍了所有医院去询问情况。幸运的是晓雅在药物的治疗之下和跟爸妈开诚布公的交谈之中慢慢恢复过来。经过这次女儿的爆发,晓雅爸妈回忆起过去的一切也感到非常后悔。他们跟晓雅道了歉,并承诺以后只发表意见,不插手最后决策。
四
我一直以为晓雅是性格外向开朗的女生,对待任何事都自信勇敢,没想到她是表现得很自信但内心却常常自卑害怕。经过这件事,我深刻感受到家庭环境对孩子带来的深远影响。
我身在一个较为民主的家庭,父母对我采用的是放养政策。在大的是非观上不出现偏差,我爸就任我发挥,自由成长;但如果大是大非上出现错误,那挨揍都是轻的。还好,我三观一直都那么正,所以成年之前我都有一种”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的感觉。
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所以我没有办法对晓雅的经历感同身受。但即使这样,我仍然感受得到她内心的痛苦。
她的每一次态度或想法都被否决,即使爸妈在物质上对她再好,她依旧有种不被尊重,被控制的感觉 。有时候家长的行为不是没有造成伤害,只是在那当下没有显现。如果这些伤害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反而日积月累越来越深,那么最后可能酿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很多爸妈喜欢以过来人的立场给孩子拿主意,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独立选择的能力。父母一味的拿他们自己的羽翼将孩子紧紧保护在怀中,却忘了要给孩子锻炼出一双健康的翅膀。没有独立选择能力的小孩长大后,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他们不是依旧要依靠父母做决策,就是表现出极度不自信的犹豫不决。
中国的大部分家长都为孩子付出很多,有的甚至付出了全部,父母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存在。但有了这份爱还远远不够,我们如何在这份爱中保持理智,选出对孩子最好的方式才是关键。
家长呀,在物质上宠爱的同时也请在精神上给予你们的孩子足够的尊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