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几百年后,当我们回看历史洪流中的当下这个时代,史学家们可能会发现,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不是因特网,也不是电子商务,而是人类的境况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拥有选择的人的数量有了极大增长,而我们的社会却还未完全准备好应对这一切。”
在过去的几年之间,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更新普及,我们每天所接受的信息和面临的选择正以指数级增长——我们除了要接受自己感兴趣的讯息,还要被迫接受很多无用的信息,我们阅读的时间正在缩短,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耐心去读过长的东西,看到长篇的第一反应是收藏起来,却不知何时会再去看一眼。
渐渐我们发现,我们的选择已经超出了我们可以管理的范围。心理学家称之为“决定疲劳”:要做的决定越多,决定的质量越差。
圣雄甘地,穿着印度土布制成的衣服,并鼓励他的跟随者也这样穿;他三年不读报,因为他发现报上的内容只会给他的生活徒增毫无疑义的混乱;他简餐缩食35年;他每周都有一天沉默不语。离世的时候,他只有不到十样东西。但他却为印度人民争取独立,成了国父。
书中作者将精要主义者的养成分为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排除(摆脱无意义的多数)、执行(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三个步骤,其观点建议更适合在职人士,因此楼主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以下学生朋友们也可以参考的建议:
(一)精简你关注的公众号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每天打开微信公众号,看到那么多地推送,被标题吸引而点开,看完却发现毫无所获?
你可能关注了5个健身方面的公众号,每天对着长腿细腰幻想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是你真正开始哪怕早起一周练半个小的瑜伽了吗?还是看个广告买了一堆健身服然后积灰?试着把5个精简到一个,然后把刷屏的时间去动起来;你也可能关注了N多美美的早餐摆拍,可是清晨依旧为了多睡半小时,被煎饼果子油条给打发了,试着精简到一个,购置餐具,并把闹钟调早半个小时。
那么就从看完这篇文章开始,狠一下心吧,去精简你所关注的公众号,静下心来思考哪些是对你毫无意义的,取消关注或者停止接受推送。
(二)推掉可有可无的应酬聚会
你的朋友同事会因为你没有参加某些聚会而冷落你?不会的,如果你为人正直善良,工作认真,他们并不会因为某些场合缺了你而对你另眼相看。即使去了那些“不走心”的聚会,也会通过你内心的不情愿表现在你脸上的。
(三)适当拒绝,学会说“不”
找出每天对你来说最有意义、不得不做的事情,陪伴家人朋友、无人干扰的阅读、即使加班加点也要完成工作、还是维持良好的体型?这个清单甚至都不需要列出来,其实答案就在你的心里。
比如楼主每周要有四天去健身房,这是无论刮风下雨都不能间断的top 1,就势必要牺牲朋友聚会的时间,友谊的小船虽然部分翻船,但是我带动了周围的朋友积极加入,也结实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并不是因为我逼迫着自己,而是在健身房流汗我能享受到的乐趣。
(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英文的日记“journal”与记者“journalist”来自同一词根,记者一词按其字面意思,就是写日记的人。再加之人本身是一种健忘的动物,某些想法刚刚萌发可能就消退了。因此一个人要成为自己人生的记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写日记。
当然纸质是最好的方式,但其在安全性、、可携带性、可保存时间方面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推荐几款app,公交车、跑步,有灵感时可以随时拿出来写——
1.当然是我们滴简书啦,点下中间那支羽毛笔,只要以私密形式保存,就相当于日记的形式,图片也可插入。
2.有道云笔记,可加密、扫描、插入图片、录音笔记手写笔记,云端可随时同步。可作为素材的整理库。
3.印象笔记。和有道云功能类似。
4.素记。如其名,纯净素雅的写日记界面,森女风格。更适应纯心情的点滴记录,没有太多的功能,如扫描、云端。
(五)寻找个人贡献的峰值
其实说白了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回想下你最近一次陷入某件事到忘我的地步是什么时候吧,这个时候你还会留意其他信息对你的干扰吗?
这种状态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提出的,叫做“心流”(flow):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 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8.不断优化的障碍,我们对于所从事的活动是力所能及的,且具有一定挑战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加完成障碍的能力。
不断地尝试,直到寻找到让你产生心流的事情吧。
吉姆.柯林斯在其作品《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
如果你只对一件事充满激情,
而你又最擅长它,
那么你就应该只做这件事情。
End.
我是金牛的牛牛
审计狗&ACCA培训讲师
三线城市的斜杠青年
此生三大乐事
英语·健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