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让我对「品牌」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地理解,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要从「文化母体」入手去做品牌和产品,因为“品牌是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百年品牌之所以是百年品牌,是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大众的生活,成为人类文化、文明的一部分”,所以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品牌从一开始就要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方面共同着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更重要的是「文化母体」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远远超越我们所能理解的范畴,因为“一切母体意识都在潜意识当中进行”。
文中写道:“有战略价值的品牌活动从来不是一时性的,而是寄生于文化母体,可以年复一年地重复去做,可以积累品牌资产的活动。创意最值钱的地方,在于它的生命力有多长。莆田哆头蛏节是怎么做起来的呢?就是先找到了哆头蛏的文化母体,通过还原古老习俗回到母体,再通过仪式,让品牌植入仪式成为母体的一部分,通过销售、通过流行,让母体更加壮大,也让品牌活进了文化母体。”
这里首先让我看到,「品牌活动」可以分为“有战略价值”的品牌活动和没有战略价值的、一时性的品牌活动。其次是,“有战略价值的品牌活动”的特点是,它可以年复一年地重复去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能够积累「品牌资产」,“没有战略价值的品牌活动”是一时的,活动的生命周期非常短,短到可能只有一周就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而“有战略价值的品牌活动”的生命周期是无限的,因为这样的活动寄生在「文化母体」中,「文化母体」的特点是:“母体有自己约定俗成的时间、仪式、道具,特点是不可抗拒、必然发生,发生的形式是集体无意识、自发卷入。”
这里让我想到,「营销日历」活动,不仅通过每年固定时间重复做,培养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消费者的习惯,培养习惯其实也是“品牌与消费者立约”,在年复一年活动重复的过程中,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起了“到点就来”的默契;而且「营销日历」活动之所以能够重复做,年复一年的做,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坚持,更重要的是「营销日历」活动背后的「母体」在起作用,其实世界运行的本质就是:循环和重复,一年四季、白昼交替。「文化母体」是寄生在星体运行这个「母体」上的产物,因为有星体运行,才会有一年四季、白昼的交替循环,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和昼夜环境的情况,安排日常活动,比如,春节出现是因为冬天到了,天气寒冷,土地不能耕种了,人在外面活动很冷,加之刚刚经历过丰盛的秋收,有多余的粮食能够维系人们的生活,于是就有了春节这样的节日和活动(戏剧),并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春节的文化,共同约定了这场戏剧的:时间、仪式和道具。
这里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品牌活动」的生命力在于活动背后所蕴含和寄生的「文化」的原力。
这让我想到华杉老师在本书第254页「品牌文化理论」部分讲道:“华与华把品牌分为有文化的品牌和没文化的品牌。什么是有文化的品牌呢?先找到文化的权威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华与华对品牌的定义,就是一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每一个品牌,都是一套物质财富,但是有没有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就是有文化和没有文化的区别。所以,品牌文化就是品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文化的品牌,成为文化母体,;壮大文化母体,就能根深叶茂,成为百年品牌。”
这让我明白,有文化的品牌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是能够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因为品牌为社会创造了精神财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对品牌产生反哺的效应,文化像是大地,滋养和壮大品牌这颗种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