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什么书:《思考,快与慢》
阅读有效时间:1.5h
阅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新知毁三观,读得很慢
阅读有什么收获: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明天打算怎么做:继续完成本章
“叙事谬误”
纳西姆·塔勒布的《黑天鹅》中引入了“叙事谬误”的概念,用来描述存有缺憾的往事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我们对未来的预期的。
好的故事为人们的行为和意图提供了简单且合乎逻辑的解释。
(完形心理学和叙事治疗)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思维连贯性形成的部分原因,因为这一效应使我们更有可能:将自己对某人所有品质的看法,和对其特别重要的特质的判断,这两者匹配起来。
(美丽的姑娘一定心地善良,丑陋的面孔多半内心恶毒——你一定还听说过这样的鸡汤:人三十岁之后的相貌由自己决定。)
结果偏见
引人入胜的故事会使人产生某种必然性错觉。谷歌变身为科技产业巨人的故事,会使你感觉自己学到了颇具价值的一课,了解了企业成功的秘诀。不幸的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你对谷歌这个例子的理解和认识大都是错觉。事实上,很多实实在在发生过的重要事件中包含着众多抉择,因为每一个重要决策都有好的结果,这会诱导你夸大技能的作用,并低估运气对最终结局的影响。
眼见即为事实的作用非常强大。你会不由自主地去处理手头有限的信息,好像这些信息就是全部的事实了。根据这些信息,你构建出最可能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还不错,你就会相信它。然而自相矛盾的是,所知道的信息越少,我们就更容易构建出一个连贯的故事。(在不知道雷电原理的时代,雷公电母是一个多么自然的解释啊!)
我们满心相信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这份信心建立在一个稳妥的基础之上:我们最大限度地忽略自己的无知。
(逻辑思维中也讲过,古代的地图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外围没去过的地方就随便画上山川河海。直到大航海时代,人们才敢于承认不知为不知,地图上标出了大片的空白。)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我曾听说太多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就知道这场危机不可避免”。
在这个情境中运用“知道”一词很反常,它给人一种暗示,使人觉得这个世界比事实上更可知。这个词使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致命的错觉。这个错觉的核心是我们认为自己了解过去,这也表面未来也应该是可知的。但事实上,我们对过去的了解比我们自认为能够了解的要少。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现在我们所谓的历史不过是一种构建。而我们已经来到了后现代解构它们的时候。)
(即使你身处历史的当时当地之中,又能保证自己了解那个世界的真相吗?我们此时此地不就在未来的历史之中吗,我们现在在哪儿,我能将何去何从,我们又敢说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了解全无谬误吗?)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确知过去,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预知未来,这个世界充满了概率和混沌,在宏观的尺度上也是不确定的。)
《思考,快与慢》第19章 “知道”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