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哈皮波白话试译:
孔子讲:“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的时候学习《周易》,我便可以没什么大过错了。
哈皮波赏析:
此篇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断句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
钱先生认为“然何以读易始可无过,又何必五十始学易。孔子常以诗书礼乐教,何以独不以易教“,结合两点,他以此篇解读为孔子对《易》的推崇为不妥。
但钱先生从《鲁论》解读的“再假我几年,让我学到五十岁,庶可不致有大过失了。”
与《为政篇》“十五有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一篇冲突了,而且孔子“学而不厌”,又何必至于五十岁呢。
由“五十而知天命“结合《周易》的内容,此篇解读为孔子通过反复读《周易》而于五十知天命会更通贯。
杨树达的论证如下:
“《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易·系辞》上传曰: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杨树达《论语疏证》)。
读《论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它相距甚远,而且它由弟子记录,孔子当时的原话恐是无从考证了。而且是古书为在竹简上刻字后流传,记录和复制流传的过程中发生谬误实属难免。另一方面古文没有标点断句,所以后世学者的不同断句往往造成不同的解读,而解读者往往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有失客观恐在所难免。
综合各家的看法,结合自己的判断,给出一个当下最合理的自己的看法,是读论语时要谨守的。不置可否或者偏听一方恐均不是最妥的解读。
《周易》即《易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目前国学热中有一门便是利用周易占卜看风水,多半有些迷信的味道,恐失周易之原始上古哲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终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