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终于上映了,作为一个貌似“资深红迷”的我,因之前已经在视频号看过预告片,不期待,所以无动于衷。这几天在网上刷到观影后那些铺天盖地的差评,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一时冲动、一时好奇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免去不少失望和意难平。
网友们发出来的新版“丑黛玉”,说“一黛不如一黛”。其实单看演员孙淼怡本人照片,也是个挺水灵的姑娘。但如果去演“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妹妹,那可是太“普”了,“普”得路人都说“丑”的地步。而且演员自身对《红楼梦》的理解肤浅,也不足以胜任角色。据说她之前只看了两遍原著,采访时问她对人物的理解,她说她最佩服黛玉的“离经叛道”。就这?如何能塑造一个仙气飘飘、满身诗意、倾城倾国、聪慧灵秀的“林妹妹”呢?
作为没去看完该片的影视小白,我当然没资格评价此版编剧和导演对《红楼梦》进行“宅斗”、“阴谋”、“大杂烩”式的剧情改编,我只是觉得演员的选择上,就很不靠谱。
孙淼怡如果不演林黛玉,去演一个校园剧的小甜妹,也许会很出彩。出演林黛玉这个闭月羞花的角色,实在不适合。网上一边倒的吐槽和差评,加上严重扑街的票房,让导演本尊破防,认为18年的精心准备,不该是这样的局面,被网友如此“深仇大恨”。这回,我站网友,单说林黛玉的演员,的确太普了。
10版电视剧《红楼梦》鬼气森森的,更是不忍目睹,看定妆照就把我直接吓退。那版“蒋黛玉”也是普得不能再普,肩宽背阔,满脸婴儿肥,哪有半点“弱柳扶风”?再加上戏曲“铜钱妆”,看不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气,倒像是地主家营养过剩的大丫头。看演员蒋梦婕本人的视频和照片,人也不丑,如果出演个大观园里的其他姑娘倒也合适,但就是和“林黛玉”不对版。
《黛玉传》曾经是我很期待的一部红楼剧,结果看到“闵黛玉”,直接失望。也“普”得路人一般。当看到她扛着笤帚努力憋出来的“多愁善感”,来演绎“黛玉葬花”的名场面,难免让人出戏,感慨又是在糟践林妹妹。她如果去演个袭人、麝月一类的大丫鬟也可以,唯独不适合林黛玉。
此前多版林黛玉的屏幕形象受到批评,除了演员外表太“普”,还有一个原因是演员未能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缺乏人物的深层情感。林妹妹集书卷气、孤傲气、富贵气于一身,而很多剧版没把她的内在感情表现出来。多是只演出了黛玉的忧郁寡欢、愁眉苦脸、行动爱恼、尖酸刻薄、小家子气。黛玉的聪慧、贵气,仙气、灵气、幽默、俏皮、活泼、可爱,她们身上看不到。
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陈晓旭版林黛玉可谓是珠玉在前,是目前公认的最佳版“林妹妹”,是真正落入凡间的“绛珠仙子”。即使如此,导演王扶林还说她:“不够漂亮,林黛玉应该再漂亮一点,陈晓旭胜在气质。”
书里的林妹妹,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八七版《红楼梦》的化妆师杨树云老师为了展现黛玉的“罥烟眉”,翻遍史书资料,最后在诗句“遥看丝丝罥烟柳”中找到灵感,才有了此版林黛玉的“罥烟眉”。为了符合人物特点,黛玉的一双手,杨树云老师给画妆画了两个小时,才有林妹妹那双会写诗、会弹琴、能葬花的“纤纤玉手”……剧组所有的演职人员经过三年培训,原著学习、琴棋书画、身段礼义……正是每个主创人员执着的“匠心”,对每个人物和场景小细节的打磨,才成就了八七版《红楼梦》的经典。现在只要一提起《红楼梦》,一说起林黛玉,大家脑子里浮现的都是陈晓旭版的林妹妹,这形象,刻入人心,对再拍此剧的导演和演员都是一个很难逾越的挑战。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林黛玉。众口难调是必然的,但每个人心目中的林黛玉,肯定都是美的,仙的,而不是普的,丑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大众心里根深蒂固,超越不了晓旭版的林妹妹,都是“普黛”,都是“丑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