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到底意味着什么,贫穷究竟有多穷,我没有深刻经历过,无法一身正气发言。但路遥写孙少平出场“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亏袜腰高,否则就要露肉了”似乎就是要让我们知道,这个家道贫穷的孩子吃不起最便宜的丙菜,自卑又自尊,羞怯于人前,甚至有了“仇富”的心里,这就是孙少平17岁时的贫穷。
因为贫穷,路遥开篇就通过吃穿住行告诉读者孙少平的家境有多穷,在学校吃的是黑面馍和着参着雨水的残羹剩汤;穿的是让人觉得肮脏的老土粗布;住的是别人家的窑洞;回家的工具是金波的自行车,到了高中就更需要了。
就这样一个贫穷的原生家庭能让他上学已经是最大的支持的,他还能奢望什么呢!
但是17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正值血气方刚,“他的胸腔跳动着一颗敏感而羞怯的内心”,我想每个人的17岁都会如此,对于孙少平来说,贫穷带给他的还是自尊心的伤害,他也想和别人一样穿整齐的衣服,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中……只为活得有尊严。
但原生家庭给不了他这么多!
能上学已经是最大的付出!
也因为自尊,他变得有点“仇富”,“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
贫穷,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就是你要比别人忍受更多的苦难!
幸运的是,苦难并没有压垮这个年轻人的内心,“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嶗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啊!“
人的贫穷不止于于吃穿住行,哪怕这些都在物质上满足了,精神上依旧匮乏,贫穷依旧会不断袭击。
孙少平是贫穷的,但这是原生家庭带给的。一个人毕竟无法选择他的出生,可爱的是这个少年开始在外面的大世界找到了影响他精神上的事情,透过城市的镜面看到了他已经没有留心的事,这种心性的转变,让他渐渐摆脱闭塞。
他是幸运的,家里人承担了他的责任,让他可以闲逛可以阅读,可以在贫穷的背景下努力挖掘内心的财富。”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那么好啊!“
原生家庭的贫穷让这个17岁的少年自卑又想要尊严,可是苦难并没有压垮他的脊粱,他依旧在贫困的生活中感恩家庭为他付出的一切,并且在自己的小天地丰富内心的精神财富。在更大的环境中看到未来并未穷得让人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