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松园”兴办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创办人张宜尊,字东黄,号山樵,湖南澧州人,是当时任巢县柘皋巡检的小官,他能诗善画,性格直爽,为官清廉。
他认识到:“山泽之利,林木之饶,自生自长,取用不尽”,所以重视发展林业。
他于每年春季带领家人、亲友前往柘皋附近的一座山上植树造林,平时努力经营,精心管理,十多年后竟然发展成为一个林木茂密,硕果累累,方圆两里多的林木果园。
它的布局是:四周种棘当墙,旁边栽竹当篱,中间种桑养蚕和栽种桃、李、枣、梨,又另散地种植榆、柳遮荫;其中大面积地植松,所以取名叫“十万松园”。同时园中还垦田种稻,辟畦种菜,挖塘养鱼。可见它是一个多种经营的小型林场。
当时,巢县荒山野岭很多,广大农民只习惯于种植粮食,忽视林业生产,以致木材、柴炭、水果价格昂贵。自从“十万松园”造林成功,在它的影响下,很多民众逐渐地认识到栽树简便易行,成本低,收益大,于是巢县东南乡农民开山植树和种植果木的人越来越多。当时巢县知县舒梦龄见张宜尊兴办林园成功,也特地在全县张帖《劝民栽树告示》,晓喻百姓开山种树,又派人在巢城卧牛山上种植各种树苗作为倡导。可见“十万松园”建园成功对当时整个巢县林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道光六年(1826)张宜尊调往凤阳,巢县民众纷纷送行,依依惜别。他把那十多年全力经营和土地上滴有他辛勤汗水的“十万松园”留给柘皋作为纪念。
注:本文引用资料来源:
(1)道光《巢县志》卷十五《十万松园记》。
(2)道光《巢县志》,《附录》载《劝民栽树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