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想写什么,就以《宋词30讲》这节课程的作业解答为提交日更吧。
问: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多次使用历史典故。批评者认为,这是故意卖弄知识,言语晦涩的“掉书袋”写法;支持者则认为,典故的使用为词作增添了许多字面无法传达的意思。你更支持哪一方?简单陈述一下理由(无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答:我更支持后一方的说法,典故的使用为词作增添了许多字面无法传达的意思。
比如说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人以廉颇自况,一来担心自己重蹈廉颇覆辙,被奸人所害、被朝廷弃用;二来表明决心,自己忠心耿耿,纵使不被理解,也愿意上场杀敌、效力朝廷;三来彰显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勇武不减当年,可如廉颇一般随时挂帅。
这样更容易让读者理解词人内心想要表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