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容易表现得愚昧的几个常见的心理偏误:
1.虚假独特性——过度关注自我,习惯性地高看自己一眼
过度关注自己,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和影响,并且这种特质表现得越强烈,就越容易盲目自信。
比如明明长着一张大众脸,在大街上,一个美女无意中多瞟了你一眼,就觉得别人对自己有意思;明明资质平平,自己也没做出过任何努力,却总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草根逆袭的事迹,有朝一日也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对此,只想默默地奉劝一句,想多了。
另外,过度关注自我还可能表现为另一种极端的情形,就是误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害羞者就是这类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过度关注自我,才导致自己做什么事都唯唯诺诺,总放不开,唯恐别人取笑自己。
对于害羞者,我想说的是,你没有那么多观众,别人才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关注你,你只管做好自己就够了。
2.自我服务偏差——纯粹的自利主义,变相地为自己开脱
深陷这种心理偏误的人,在失败的时候,总倾向于找他人的不是,将包袱抛给别人。潜意识里总认为失败都是别人造成的,自己也是受害者,总之,就是表现得特别无辜;可是在成功的时候,却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他们会将整件事情的顺利进展,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觉得其他人都是陪衬。
要放在以前,我可能会不理解,还会质疑这些人到底是从哪来的自信?不过现在我想我知道个大概了,其实这就是人的本能,是伴随人类的演化衍生出来的一套生存法则。而这套法则,会更利于人们在早期的社会规则中更好的存活下来。虽然说这套法则在今天的很多场合都不再适用,可是,短期内这种局面还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于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警惕这种自我服务偏差在自己身上应验。如果你自信自己不会有这种偏差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即便最有智慧的人,他们可能一开始也是无法完全规避类似的心理偏误对自己的误导的。于是,更何况你我。
就算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心里偏误的存在和危害,我们可能也未必就能轻松地规避开它们。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践行,才能尽可能地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不过我们至少可以先从态度上,一定程度地纠正这种心理偏误,而应对的态度大致可以表述为,找自己的不是,找他人的好。
3.控制错觉——对控制感的本能渴望
总以为自己掌控着一切,其实,只是在自圆其说,自我欺骗。更可笑的是,人们在这种虚构的控制错觉下,在自以为的对别人的操控中,竟然还表现出了优越感,有的甚至还以贬低他人为乐。
比如在游戏世界里,我们堪畅淋漓地杀怪升级,达成里程碑,赢得勋章……好像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游戏反向操控着,在被游戏背后的设计者操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控制,他们不但能控制你的注意力,还能让你自愿地为他们的服务掏腰包。
可是作为一名游戏玩家,你除了被大量地收割注意力以外,最后还要为这种虚拟的控制感付出金钱的代价。其实金钱倒不是最重要的,没了还可以再挣,可以从其他渠道挣回来。可是注意力,一旦被耗费了,就再也回不来。所以,注意力才是你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总之,虚假独特性、自我服务偏差、控制错觉都是人们陷入自欺欺人的陷阱的始作俑者。如果只是知道这些心理偏误的存在,其实并不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太大的改变。你只有真正地结合自身的情况,多做深入的反思和践行,才能更好地避开这些陷阱。
很多人一直都在寻找着所谓的捷径,其实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捷径。如果非说有的话,那思考和践行可能就是这样的捷径。因为如果你真的按照这个捷径去做的话,你的结果基本不会太差。
姑且不说践行,光是学会如何思考,就够你受用一辈子的了。可是,即便这个捷径如此赤裸裸地摆在人们眼前,依然有大多数人打死也不愿意多思考。因为在他们看来,思考就是在做白日梦,是在浪费时间。他们宁愿把大块大块的注意力放在刷朋友圈和煲剧上,也不愿意在思考上,多花费哪怕一星半点的注意力。
于是,如果一个人对思考这件事的态度如此不堪,那他这辈子注定是做不出什么像样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