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对历史是否感兴趣的人,提起李鸿章无疑都不陌生,他可算中国近代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估计像我这等八零后,从小时对这个名字的印象是和“腐败透顶”、“晚清”、“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等极端负面的字眼紧密联合在一起的,在最初幼稚的认知里“李鸿章”这个名字基本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然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思想不断成熟,加之社会各层面能够越来越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他,逐渐一个丰满立体的历史人物呈现在我们眼前,然而这也大多是对他晚年的记述评价,然而关于其初涉政坛时的相关记载却不多,这本《平步青云》正是描写李入翰林后,借平叛太平天国而崭露头角的故事。
易家好用“乾”卦来形容人的一生,而书中描写的正是他“潜龙勿用”后,厚积薄发的“现龙”、“惕龙”从而“跃龙”三个人生阶段。起初李投笔从戎,跟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平叛太平军,展现出过人的政治、军事才能,然而战乱之时,朝廷大员们互相猜忌、掣肘:稍一有所战果,互相抢功;一旦局势被动,便各急于保存实力,最终导致节节败退。纵然李才华出众,但位卑言轻也无济于事,直至后来投奔曾国藩麾下,虽也经过几多波折,终将得以挥洒才华。 常言道:富贵险中求,其实仔细想想,李鸿章一般的清末重臣们的脱颖而出并不意外:清末内忧外患,天下大乱,而对清廷威胁最大的太平军和清军的战争前线是李鸿章和曾国藩的老家安徽、湖南一带,重视同乡之情的国人,让出身当地的将领更便于获得当地人民的信任,更易于组织起“湘军”、“淮勇”这一保护地方利益的子弟兵,同时他们本身具有了超过当时绝大多数国人的眼光、胆略和才华,这种占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再不出头是没有天理的。经过战场的残酷磨练和官场的勾心斗角,最终的生存者无疑是非常强大的,强大到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能影响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子曰“三十而立”,但这是圣人的标准,真正能够做到三十而立的人有几个?本书所讲述李的经历无非也就是三十岁到三十四五岁的那一段历史,从七品翰林升至三品衔。这大多人为之奋斗一生也达不到的境界,李鸿章仅仅用了四年多时间,便完成了人生的升华,这四年的经历对他之后执掌朝炳,是具有决定性的,如此一个强人,回想我们曾经简单的否定他,是否思想太过幼稚或意识形态作怪?也许当时的决策者们,只有他才真正知道腐朽的满清和列强的份量,如何才能把损失做到最小,让这样一个强人的晚年做“大清的裱糊匠”,确实也是他人生的悲哀。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小说,密密麻麻的几十万字也只有四五年的历史跨度,详细描写了李鸿章在平叛太平军中的作为,但自我感觉,书中文字还是有些“干”,即便是有些演绎,但更有点纪实文学的风格,但这并不影响这是一部好的小说,毕竟像如此描述李鸿章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发迹史的小说还为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