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完课,一位男生跑到跟前说,他昨晚凌晨两点才睡,因为跟妈妈斗,他妈妈给他周末报了班。这孩子很要强,成绩在班上第二。对他的晚睡,我很惊讶,因为双减后,作业实在不多,尤其是对他,不至于这么晚。后来,我跟孩子妈妈微信了解情况,妈妈跟我从头到尾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担心孩子玩游戏,就给孩子报了周末的物理培训班,开始孩子也没有不同意,可是中秋节假就闹脾气不上,发展到不做作业。我看到这位妈妈有很多的担心和对孩子的不信任,孩子已经很要强了,学习上可以说是很有灵气与活力的,可是妈妈还在担心他的学习。在我看来,这个孩子心性单纯,虽然是初二,但还像个小学生,最需要成长的是担当,是独立。而妈妈却还把孩子当小宝贝,包办太多,担心太多。
跟妈妈聊了一会儿,她也察觉了自己的焦虑,说会试着去调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他们都是来帮助父母提升和成长的。上午跟同事谈到家庭教育,她的孩子上的高中一般,读的大学还是二本,但后发制人,考上澳大利亚一所大学,学习人工智能,现在入职网易,年薪60万。她很有感触地说,养孩子真的要看长远,如果请父母列出孩子最重要的18件事情,会是什么,怎么个排序呢?如果父母看到孩子三四十岁还不结婚成家,恐怕就觉得读不读大学无所谓,只要有个小家庭,哪怕当个环卫工也可以的。如果孩子身患重病,恐怕就觉得孩子上不上学都无所谓,只要健康的活着,哪怕啃老也可以的。
是啊,我们父母总是“爱之深,恨之切”,“为之计深远”,殊不知是无形中把自己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心投射在孩子身上。如果我们内心是笃定的,是信任孩子的,就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保护圈,这样也才会把力量和勇气传给孩子。如果我们是担心的,不信任的,郁郁寡欢的,就会把怀疑和不自信传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