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在习惯中死亡,在不习惯中成长
——王纪琼
纪琼院长曾经强调让我们像鸡蛋里面挑骨头一样找孩子的优点,我一直也在强化妞的优点。同时我做为一名教育观察者,通过观察总结,发现了妞最大的缺点———不爱做家务。
比如有时吃完饭我说:乖,把锅碗去洗一下吧。她会说:妈妈,我还有一套数学卷子没写,得赶紧写完,要不您辛苦洗了吧。她说写卷子是真的,逃避劳动也是真的。而且我不止一次听到她和小伙伴聊天时说“我最不喜欢体力劳动,只要可以选择,我愿意写作业也不想干活儿。我心里比较纳闷:我身边有很多和妞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般都宁愿拖地也不想去写卷子,她却刚好相反。当然我不会去强化这一点,只是清晰一下事实,因为清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这多好啊!要俺家孩子这么喜欢学习我高兴还来不及,只要孩子愿意学习,他只负责学习,家务活儿我们家长全包了都行。
是啊,在这个升学要分的时代都盼着自家的孩子爱学习,考高分,当然我也不例外,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绩。可我深知一个只会学习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孩,长大了怎么有能力给自己做一碗羹汤;一个从不参与家务的孩子未来怎么会有更多的责任担当。
这个妞在家真的是碰倒油瓶不管扶,可是初中住校后在学校却截然相反。在班里她是出了名的勤快、讲究人儿,比如整个宿舍她的衣柜是最整齐的;整个班她的书桌整理得是最有序的;哪里有她在哪里就特干净……而正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我面前却特别“懒惰”。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纪琼院长说过: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没有科学的教养方法导致的。这就告诉我,问题的根源在我这儿。
反思孩子今天对待家务如此消极的原因,主要责任还在我身上。从妞四年级,我辞职回归家庭,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我在打理,我总想着反正也不上班,一个三口之家家务也不重,干脆承包了家里所有的活儿,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孩子想不起做家务也不会做家务或是认为这都是妈妈份内的事儿。
古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无疑我和大家一样爱自己的女儿,但如果我一味地任由妞不做一点儿家务,显然没有从长计议。
跟随纪琼院长学习之后,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教育时机,并惦记着设局影响女儿一点点习惯做家务。上次骑电车摔倒之后,我的胳膊本来已好了,妞不在家的时候,我啥都可以干,妞在家的时候,我会“无意”间撞到伤处,然后大呼小叫说痛死了,此时妞不忍心让一个伤员干活,力所能及的活儿就都干了。当妞渐渐适应干部分家务的时候,我要参加第156期实操班复训,下课回到家,我做家务的同时也会说:乖,妈妈这年龄上个课真不容易,为了挤出上课时间,家务都干不完了,你那么支持妈妈学习,帮着妈妈分担一下吧,要不我今天的作业都完不成了,你肯定不希望妈妈被通报没交作业。每当这时,她会像个助人为乐的小英雄,屁颠儿屁颠儿地和我一起干起来。
昨天吃过早饭,我把垃圾收拾到一起放门口,故意没往垃圾桶放垃圾袋,然后去学习。不一会儿,妞要扔垃圾看到没套袋子说:妈妈,套个垃圾袋吧。我眼睛就没离开书说道:垃圾袋在xx,你去拿了套上吧。妞乖乖的照做,下次再遇到这情况,她应该不会再喊我了。
我还时不时地“忘记”点儿事情,告诉她家务活儿上以后需要她帮着多操心,因为妈妈老忘事儿。不知不觉中,勤快的妈妈越来越“懒”,女儿越来越心疼妈妈,也更明白学习是为了未来做投资,做家务是为了生存练技能。妞还跟我表态,明年高考完她要跟我学做饭,学习之后不是必须要做,而是自己想吃的时候有能力填饱自己的胃。
当然作为心时代的学员,我会把握好孩子学习和做家务的度,我不会傻到让一个高三的孩子在家都是干活。孩子能体验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体验到除了学习也能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体验到为家庭贡献一份力量的幸福感,体验到“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体验到每个人在做喜欢做的事情时又必须做该做的,从而对待学习更乐在其中,对父母的付出更觉珍惜。
正如纪琼院长所说:世上所有的爱中唯有父母的爱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把孩子“推”岀去。我们爱孩子的终极目标就是更好地和孩子“分离”,给予孩子足够深远的爱,然后不断目送孩子的身影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