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就此结束,我提前一天来到学校。从早上十点到下午四点,除了闭着眼就是望着窗外。我很喜欢望着窗外,窗明几净,心变得沉下来。思考一下现在畅想一下未来。有些人讨厌那些活在理想主义当中的人们,说他们白日做梦,没有现实感。而我说这些人,连想都不敢想,凭什么嘲笑他们敢想。或许现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或许不会出现偶像剧情节,或许有时候就是这样想着想着就活成了你想要的样子,它会给你一种可能,不试试怎么就知道不可以。
我就是一个很喜欢想的人,我不是胡乱的瞎想。我会基于我的现在,把我想的上升一个高度,达到我心里期许的一个程度,这样会让我活的有动感。
这让我想起暑假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情形。那几天正是暴雨之时,我取完火车票坐到等候区,盯着北京,想着北京。眼看着到了检票的时间,心里越来越激动。他晚点了,说是路过的省市下暴雨,北京西站也都是水。没关系,只是晚点。我安慰着自己。旁边的来自河南女孩说她昨天的火车今天才坐上。我实在坐不住了,我跑到楼下问了值班人员,她说她不知道,没点。我深吸了口气,准备去改签。厅里都是人。我又回去了。我啃着面包。我忽然听到了车次,就是我的车次,我一口气跑到检票口,检票,上车。
我终于踏上了去北京的路。
我一刻也不愿意闭上眼睛,看着外面每一窗景色,想着我心里的那个神秘的那个他,偷偷藏着份喜悦。
正常点是晚上九点到。实际点是第二天凌晨五点半。晚了近九个小时。没有埋怨。因为他是北京。
我放好行李,天下起了雨。我找好了公交、地铁路线,不顾地出发。
为期三天的旅程,几乎都是自己在转,这算一个人跌跌撞撞的旅行吗?虽然是第一次来,但是没有任何陌生感,仿佛一见如故。也让我明白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原来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做了决定,以后的每一年我都要来这儿。
这是第一个外地人对北京的独白。
北京,生活节奏快,让人过着一种有压力有动力的生活。为什么在那么高的房价背后,还是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不顾一切的来到这儿,这个城市给了这些年轻人太多的可能性。大家都在走一条试错的道路,这座城给了他们很多试错的机会,排除不适合自己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在这儿,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因为除了那颗向上的心本来就一无所有啊。
无论走到哪,富丽堂皇的写字楼,气派的CBD(中心商务区),这些都是商战电视剧的现实版。优雅的环境,林立的大楼,也体现着管理学中的“人本”,吸引着来自各个地方的人们。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这有一片天地,只是相对他们而言的我们差了不止一点点。
北上广深,我们总喜欢把他们并列在一起,他们代表着一类城市。曾经看过一篇文章【留在大城市还是留在小城市】,无论留在那儿,都取决于自己选择。大城市里,不一定就是水深火热;小城市里,不一定就是安居乐业。只有一次活着的机会,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啊。
如果你真的做好了去大城市闯的准备,那一定要准备好了。无论是勾心斗角、虚情假意还是情同手足、真情实意,要有一颗不畏惧的强大内心,吃得起现在,装的下未来。当然和你竞争的不是三五成群,而是千军万马。在这些国际化大都市里,不要以为学好中文就天下无敌了,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这是就体现出了英语的重要性。不要一种
“那么多人都在学英语,没有竞争力”的心态,没错那么多人在学,又有多少人学好?不要等你遇到世界500强的offer
,因为英语而把你拒之门外。曾有一个宗教专业的哥们,让你看觉得这应该前途没量吧,可人家就是通过宝洁全英文的6轮面试,成功入职,当时在省内就没招多少,至于年薪,你猜下吧。做任何事,不要想这些有没有多大用,为什么要你博览群书,你不知道在哪一天就可以“艳压群芳”。人乔布斯学在学校学字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日后会成为苹果的字体吧。技多不压身。现在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你走得慢了就面临着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始终是不变的原则。
我目前不是个有经验的人,我也是一大波人之一,在憧憬中一步步走着
……不要指望谁可以陪你到最后,大家方向不一致,不要觉得他们学的那些你因没有学到而心里不是滋味,道不同不相为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没人知道上面的数字显示多少。
你想到达的远方,距离不远,只是时间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