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看什么书时候提到了这本书,就去看了。
作者经历了苏联对知识分子的迫害,遭遇挺不幸,貌似也是酗酒,就出了这书。
看豆瓣书评,发现我的书评真的太幼稚了!
书中主人公也是酗酒,一直喝到昏天黑地。比我的暴饮暴食好像还严重。
开篇故事是作者描述从来没有去过克林姆林宫。呃,说实话,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写。超多小说都不知道为啥加那些言论。不懂,也不可能每句话都去分析。有些是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分析,有些也许值得分析但看不懂。何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从同一个片段看出来的也是不一样的,既然印象不深刻,那就是感触不深,也没有必要深入分析了。
我想这段时间我可能很喜欢那种自言自语叙述的第一人称的小说。那种平淡的第一人称没有做作的浮夸的描述性语句需要作者很深的文学底蕴,这也越来越吸引我了。
人的思维本来就是这样不合章节,漂浮不定。
这是什么门洞呢?我到现在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不过事情本该如此。一切全都如此。世上的一切本该就是慢悠悠乱糟糟的,只有这样,人才没机会可以骄傲,只有这样,人才会悲伤、困惑。
哎,灾难与不幸的幻影!哎,一切都无可挽回了!在职何种还没人能其命名的沉闷中,究竟哪种成分更多一些呢?是麻痹还是恶心,哪个更多?心口附近这块是神经衰竭还是绝望的悲伤?而如果所有那些陈分都是均等,那么,是不是还会有某些陈分——昏迷或是发烧——更多一些?
对!我特别喜欢这种自言自语式的和自己对话的语言风格。把人的心理转变都细致描绘出来了。也许讲述的真的是一个平淡的故事,或时间跨度是很短暂的几天,但是人的内心可以是如此波澜起伏、联想翩翩,一生的故事即使在平淡的日子里也是可以一直追忆。没有人物对话,但是将曾经发生故事显示在面前。
我是因为欲望还是逃避现实所以酗酒呢?还是因为显示太残酷,真的什么都做不了?还是因为社会风气就这样?这样的酗酒状况和社会民主自由都有一定保证下个体的酗酒有什么巨大的区别?
前者真的是个人什么都做不了了;但是后者知道这样酗酒是不对的,但是就是难以克制欲望,而不去做那些更有益于身心的事。
多好的吊灯啊。只是太重了吧。如果这时候,它忽然掉链子,砸到什么人的头上——那不得疼死。嗯,不不,或许一点儿都不疼:当它脱钩掉落,你正好坐在那儿,心无顾虑地喝着比如说,雪利呢。但是它一砸到你,你就完了。这个念头太沉重……你在那儿坐着坐着,头顶却有一盏吊灯砸了下来。这念头实在太沉重……
一个醉鬼展开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在地铁上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展开一些想象。锻炼想象力对成为一个作家显然是很重要的。
这本书吸引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独特的叙述方式。
酗酒的纠结的心态相比一个克制人但没有波澜起伏的心态来说更有可描述的意义。克制也许可以推动社会在精神层面往前前进,但是在艺术层面,却会死水一片是么。
回顾一下我坐火车的旅程,貌似真的就没有什么折磨我内心的故事发生。
喝下肚去——你们也看见了,我是怎么样邹眉睁目使劲吞下要吐的东西,有时怎么样叫爹骂娘的。
为什么酗酒会造成这样的痛苦,但是还是会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呢。就如我吃下去的食物马上会吐出来,但是我仍旧不断暴饮暴食。
诺,你们也看见了吧,我这一生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一辈子都在做噩梦,在梦里,我的意思不仅被误解,而且恰恰是被反向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再喝一点,但最好首先还是让我讲完,
然后再喝好了。
章节之间跨度用的是同一个句子。连续性很强。独特的风格。
现在什么都是上上下下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上上下下的。有时我一脸一星期滴酒不沾,然后一喝就是四十天;这之后又是四天不喝,接着有时一喝就是六个月,歇都不歇的。比如现在……
我们知道,我们什么都知道。他们侮辱你,侮辱你和你那颗美好的心灵……
看来六十几页以后,我对这本书的耐心又有点消逝。
到底是因为我觉得他是重复叙述对酒的欲望还是我没有欣赏能力。
是否我可以参照这种模式模仿写一篇我的暴饮暴食?但是总是觉得我的思考的东西实在是太雷同,我的经历也太苍白。为什么我暴饮暴食?我想想来想去也就只是无论吃了多少东西,我总是觉得没有吃饱,但是吃饱这个目标对我是难以企及的,如果吃了好多我就会吐了,所以继续没有饱的状态。同时我还会想一些什么内容呢。
开始改编——我的暴饮暴食
故事标题:从一顿饭到另一顿饭
连续性发展:公司->家->餐馆
扯淡和编故事能力实在不行!佩服作者扯啊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