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小小的火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这是印刷在《无声告白》和《小小小小的火》两部小说封面上的文字。

或许这两句话,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句空泛的口号。的确,有谁不认为自己是在按着自己的意愿生活呢?或许只有真正按照自己内心指引去生活的人才能看懂这两个故事吧。这就是作品无奈和荒诞的地方。好作品是为了警醒人们,可沉睡的人永远自以为是。

在我看完两部作品后,我想把它们凑在一起,对比研读,我愿意想象它们是一整部连续剧的上下两部。

前者女主的结局是悲惨的,静止的。终其一生都以懂事的、讨好的优秀一面示人。而内心渐渐掏空。孤独是必然的。因为已经没有人能透过伪装成功的一切安好的面罩,真正俯视她的内心,看看那里有没有委屈、压力、彷徨?需不需要依赖、帮助、倾诉?当不被期待的弟弟竞考进了哈佛,即将从两人并肩抗争的沉闷生活里远离,那种绝望的孤独感,似乎瞬间无比强大,难以抵挡。而被倾注无限希冀的自己,早已满心疲惫,任再万般的努力也难追得上父母日渐攀升的期待。她无法接受这样惨烈的结果,唯有放弃自己。让生命停止,让努力停止,让一切赞扬停止,让一切期待停止……

而后者,小女主一开始就另类着,被整个家庭排斥着。她像一朵凌风怒放的小花,从来不是为了谁的一句赞美,只是因为自己简单地想要开放。在租客米娅的到来之前,她就那样兀自绽放着。也许这个租客就是成年后小女主的样子吧,我想。她开着车,带着女儿和行李,一站又一站地,打工,画画,生存。过着行走的旅居生活。终于也走进了小女主的生活和心里。她们都是遵循习惯、按正确方式生活着的母亲眼里的叛逆。她们也是努力地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坚定的践行者。所以结局虽然极端、剧烈。但也让我们终于透过气来。响亮地喊一句:也许她还年轻,但就该拥有这样的勇气。

我们看到前者女主的“顺从”和“孤独”,因为“顺从”,结果却换来绝望的“孤独”,似乎有些矛盾,那是因为她生活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他人。最后失去了自己。是真正的“孤独”!而后者我们看到了女主的“孤独”和“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孤独”,最后拥有了追寻自己向往的生活的“勇气”,这份“孤独”却是万幸的!

读过了这两本书,就懂得了尊重,无论面对的是大人,还是孩子。他们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道路。有理由去过自己的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