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午夜的码头食街鱼龙混杂,刚刚下过雨的地面处处污水一片,在路边昏暗的街灯下,一家餐厅亮起灯光翻出开始营业的招牌。
推门进去,日式居酒屋的风格和路边闹哄哄的大排档有所不同,后厨的切菜声节奏明快,锅中的汤腾起一股股热气,老板抬起面无表情的脸,露出脸上突兀的刀疤。
一天又结束了
当人们赶路回家时,我的一天才开始
菜单只有墙上写的这些
要是你有特别想吃的
我要会做 我也可以做给你吃
营业时间 是凌晨十二点 到早上七点
所以 大家称这是 深夜食堂
1、丧夜食堂
这是黄磊主演的中国版深夜食堂,刚上映豆瓣评分就扑了街,开播就打了个丧不可及。
貌似观众对于当年才子佳人如今幸福家庭的黄小厨在剧中卖力表演并不买账,评分起步2.3,辛辛苦苦将夜华姑父的整容版演技调整到第五集,也就止于2.7。
各大网评高手和粉丝路人不出意外地骂声一片!随意挑几个感受一下!
全部复制粘贴原剧本的日式居酒屋装修风格和连一碗泡面都能称之为料理,着实让中国一干吃货表示:我们不服!
中国的宵夜是什么?是一溜水儿的手推车和路边摊,是火遍大江南北烤串啤酒小龙虾,是浙江的豆腐年糕干菜烧饼,是广东的海鲜砂锅粥烤生蚝,是四川重庆的火锅串串儿,是北方一带的涮羊肚撸串儿!
而开篇居然绘声绘色地讲了一局泡面,还是统一老坛酸菜的,完全没有顾及镜头前一众看客跃跃欲试的胃部器官?
而去夜宵的俊男靓女们,要么西装革领要么波西米亚风,一言不合就背个名牌购物袋直达现场,大半夜精神抖擞地坐下来点了炸鸡啤酒和酸菜泡面。
不应该是眼中透着故事,拖着一天忙碌疲乏的身子,踩着夹脚拖就奔家楼下夜宵摊去了么!摊儿上时不时听着老板娘骂骂咧咧,桌上的油渍永远都擦不干净已失去本来颜色,隔壁桌还坐着几个露出大花臂的社会大哥,这才是实情的本土深夜食堂。
最丧的要数辣眼睛的广告植入了,一包泡面一个垃圾袋一瓶酒,外加一份白芝麻。
多数看官在第一集老坛酸菜罐子特写的那一秒钟,深深地感受到了智商和味蕾被侮辱,恨恨地X掉频幕打下差评:我接口水的碗都准备好了,你却上了一份老坛。
失败的硬件转换和中国特色化影视投资金主爸爸的影响力,以及黄磊的捞金方式,都让这部剧的丧点贯穿始终。
只能说,谁要去中国版的深夜食堂找美味,我奉劝你那还不如去看舌尖上的中国。
2、饮食男女
就这么丧的剧,我仍然从第一集的泡面一路追到了平淡无奇的章鱼红香肠,有几集还留下了不可抑止的泪水。
别问我眼睛是不是瞎,我只是被这部剧中丧不可言的生活烟火气和饮食男女的味道熏了眼睛。
通篇人物设置都是走人生Loser路线,每集故事不是有人身故就是重病,要么轻一点也是别离或相忘于江湖。
赵又廷的马克和乐乐,赚足了眼泪,但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时候,不得不思考:残疾人是否真的抚养孩子?捡到弃婴不走正常报警流程而作为自己内心的瑰宝去抚养真的对吗?面对失去孩子5年的母亲起诉抚养人的决绝和失控,无法指责且完全理解这就是做母亲的心情。
即便你不是拐卖,即便是捡来的弃婴,私自抚养也要面临法律制裁的可能,而律法外的人情并不是每一个受害者都愿施与,这么丧的现实道理才是让哭客除演员整容演技外的体会的无奈:生活就是如此,我们不能任意自过一生。
临演女孩和报社小记者的故事,见证了可以共贫穷不可享富贵,就像天上的月亮和太阳有相聚的那一刻但永不能相伴。
还是同层级的时候,可以一起承担压力,而当一方(尤其女方)攀升到不可碰触的层级,连坐在顶层共赏月都让对方如坐针毡。
被分手后,女孩特意跑到店里,吃着便宜的鸡蛋三明治,抹着眼泪说:我以为爱情就是勇敢,原来只有勇敢是远远不够的。
好丧,有个漂亮出名又有钱又爱你的女朋友不够,因为自尊心会收到伤害,这就是恋爱中保持相差不远的距离有多重要。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那叫青春。
嫁不出的高龄女博士、身患绝症不知明天的情侣、叱诧医学界但老来无人照顾的中风老人,这些友情、爱情、亲情的故事都是生活中的狗血。
一个个丧到底的故事,没有给人生的过往和经历加上五彩的外衣和明亮的光环,而是通过平淡的食物告诉你真实的道理和生活本来的样子。
而他们去食堂,找的不是美食,而是记忆中的那份味道那段回忆,和一种治疗。
深夜食堂的丧,透过每一道食物透出的道理,都带着些真实的触动。
3、丧与鸡汤
这种丧剧,个人感知是比所谓《择天记》和《楚乔传》略胜一筹的。至少你不必闹心主角的星辰之力到底能否得以控制,也无须吐槽夜夜追剧的你为何看到的都是抠图?
你只会浓浓感受到剧中发福的黄磊和满脸褶子的吴昕,都在告诉你他们老了,而我们也老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丧文化刮起了风,吹得我们这些“不知上进”的人很舒服。回家独爱葛优瘫,顺手打开一曲《我的身体被掏空》,朋友圈转发的当天苦逼工作总结配图也是哭泣的咸鱼。
营养丰富的鸡汤再也温补不了压力巨大的生活下早已超负荷运转的心脏。而反鸡汤的丧文化,成为对抗外界生活的武器,维系内心世界平衡的工具。
经济社会在发展而生存压力却越来越大,上升通道也渐渐关闭了友好的大门。这年头,不说自己焦虑仿佛都不配称为人过的日子。
普罗大众深感对这种焦虑的状态和生活无能为力,继而引发了自嘲和更清楚的自我认知。
哪儿摔到了,请允许我自己在那儿多躺一会儿。容我自己在地上如狗一般地缓缓,想想这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是不是符合我本身的自我需求?
丧,让我们学会做出抉择,必定要拒绝一些看似励志实则无用的鸡汤,将精力和时间留给与自我快乐所匹配的真实需求。
丧,也是难能可贵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看清生活本质,意识到虽然我被生活无情地蹂躏了,也能合理找到一个渠道排泄出去,是学会自我调节高压和焦虑的情绪,是一种能力。
生活就特么如此不易,有谁规定必须得笑脸相迎?
图片来自本剧,影评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