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次崩溃,是在2020年12月18日。
那天负责的一个重要项目要评审,全国各地的评审专家安排和交流不得有丝毫差错,必须确保评审顺利;16日接到通知19日一早要进行高工答辩(第一次答辩,距提交资料已有3个多月,之前听说至少要准备1-2周);那周小宝食欲不佳,没能及时顾及,爷爷很焦虑责备不管孩子;17日正和公司内外部对接评审会时接到爷爷电话,要我必须回家一趟,说孩子已经三餐滴米未进;那段时间先生出来创业没多久一直很忙碌常在外出差,遇到一些特别闹心的人和事,回家经常需要给他做一些心里辅导和建设,让他知道人间还是值得的。
哆来咪发索五箭齐发,箭箭要害,于是在开完评审会的那晚让自己滴了两滴矫情的眼泪,然后继续鸡血第二天一早的高工答辩。
一路救火过来了,火是灭了,但却没时间去想火为何而起。
一直自诩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别人怀孕起悠然自得当太后,我生完老大拎娃建材市场装修公司新房绕圈折腾,一个产假下来搞定装修。生完老二那天凌晨睡了两小时后立马投入兼职工作。有段时间自己一拖二带两娃兼职两份工作,但坚持每天带娃外出1-2次,每晚给娃读绘本,外带家里所有家务,先生下班后立马能吃上饭。
看,我一直很忙碌吧?
自从生了娃,我的档期确实很满,连上个厕所都得寻思是刷个强国还是处理工作。
我骄傲了吗?
呃,在受到别人赞誉的时候,心里的小虚荣心还是跑出来漏了个脸。
但,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我曾以为就是的!有位虽钢铁却很有责任心的先生,两件军大衣,充实忙碌的生活工作,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人格,有自己的兴趣,努力奋斗的楷模,朋友同事眼中的育儿砖家......
但今天初读史蒂夫.柯维的《要是第一》,我有点不太确定。
我好像完成了第一象限里的重要又紧迫的很多事情,但我不确定它们是不是第三象限里的紧迫而不重要的事。除了陪伴孩子之外(其实也没那么好),第二象限重要而不紧急基本缺失,而这是生活的质量象限。
看到一个词“嗜急成瘾”,触目惊心,感觉自己好像能对号入座,但如坐针毡。
“如果很忙,自己就很重要”、“从忙忙碌碌中获得安全感”、“忙碌是不用处理首要事情的绝佳借口”、“它能暂时填补需求未得到满足所造成的空虚”,天,是有人在我的心里吗?太可怕了!但更可怕的是嗜急真的可以成瘾。看看成瘾特征,不寒而栗。
还好遇到《要是第一》,还好“中毒不深”,应还有药可救。
史蒂夫.柯维在第三章就开了一副良方——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利用天赋,通过平衡和以原则为中心的方式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和能力。
人类的四大天赋,则包括自我意识、良知、独立意志和创造性想象力,这些天赋,与生俱来的不一定完整,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变得更好。而人获得满足的根本:生活、关爱、学习和留下的遗产,也可以理解为身体和物质、社交(文中说社会,个人觉得社交更贴切)、心智、精神,四者相互影响,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四者协调一致,让协调组合的结果点燃我们心中的“火”。
生活,不应只有忙碌,还要有内心之火的熊熊燃烧,还有忙碌后长久而非短暂的满足感。
如何达到?我还在学习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