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是情绪最丰富的动物,喜怒哀乐怨,如果抱着词典一一列举,人的情绪应该不少于500种。
这些情绪,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大家都喜欢,开心、愉悦、兴高采烈、乐不思蜀,快乐的每一刻都希望能够永恒。
而消极情绪总是被人排斥,那些愤怒、悲伤、无助、绝望、低落的自己,自己都心生厌弃。
情绪皆会流动。
积极情绪会流动,让我们事事都有动力,精神抖擞,充满希望。
消极情绪也会流动,让我们垂头丧气,郁郁寡欢,甚至感染和传递给他人。
最著名的例子当属踢猫效应:
一个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里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种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情绪需要表达和宣泄。
那些没有及时得到恰当表达或宣泄的情绪,常常有三种出路:
1. 传递给他人。我们像是接过一个烫手的山芋,没法忍受这冒着烟的炙热,转手就丢给比我们弱小的人。比如上述家长之于孩子无端的迁怒。
2. 压抑下去了。我们强颜欢笑,暂时像个没事儿人似的。但有一天,遇到类似的事情或者那个让我们心怀芥蒂的人,压抑的怒火可能一点就着。
3. 躯体化了。那些没被表达的愤怒,转换为对自己的攻击,生出许多躯体疾病来。哮喘、高血压、胃溃疡、甲状腺疾病、神经性皮炎等都属于心身疾病。当语言无法表达,身体会替你说话。
当然,情绪的“出路”远不止这些。
压抑的中国人。
中国人普遍都是压抑的。为了他人,为了集体牺牲掉许多自我的部分,情绪是不允许有的,更不容许被随意表达。
比如在工作中,领导常说不能情绪化;回到家里,家人又说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
那情绪作为人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如此不被接受,该去往哪里?
于是很多人把自己的情绪“阉割”了,变成了“超理智”,只用所谓的理性解决问题。视情绪如同洪水猛兽,将自己和情绪隔出一道深深的鸿沟来。
可是,那些没有被看见和安抚的情绪,它仍然在,一直嗷嗷待哺。会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至暗挫败的时刻,毫无征兆,咆哮而来,吞噬整个自我。
如何恰当地表达情绪?
做一个情绪健康的人,需要我们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这是需要莫大的真诚和勇气的。
首先,我们要接受它,像拥抱积极情绪一样,接纳消极情绪。它的到来,不是在诉说脆弱,而是提醒我们要好好关照自己。
其次,找一个放心可靠的人,客观地描述让你产生如此情绪的事情+真诚地表达你的情绪感受(比如,我感到害怕/孤独/伤心),看看对方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真诚地卸下心防,勇敢地袒露脆弱,真正在意你的人,是不会往伤口上撒盐的,ta会和你一同细心检查和包扎。
如果ta的反应让你失望,没关系,下次再来,你已经足够勇敢。可能这并不是ta所熟悉的方式,ta也未曾被心疼地包扎过,还很生疏。
所以,请给都未曾被好好关照过的彼此,多一点时间吧。
当彼此可以真诚地袒露心扉,那会是真正的情投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