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读者见面会的问题,要不要来。一场高能分享。
1:如何平衡诗意与烟火?
2:一个作家,摸清了人生的规律,如何面对人生的无意义感?
3:下一本作品的规划
4、书里有许多无戒老师旅途中的思考,想请问一下旅途中如何记录灵感的呢?
5、无戒老师文章有许多关于过去的记录,我很多过去的记忆都忘记了,请问老师是当下写的还是过一段时间去回忆的。
如果是事后回忆,是怎么处理记不清楚的内容的。
6、看到无戒老师和迪哥的相处,想问问亲密关系中,和配偶吵架后,对对方恨的咬牙切齿,该如何平复心情、重归于好呢?
7.书的后记里写到,这本书是从三百万多字的散文稿里面整理出来的。有哪些文章是你“忍痛割爱”的部分,就是那些特别想加进来,但迫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的文章?
8.在《关系》这篇文章中,你写到了跟培培的友情,是难得遇到的知己。她现在也在无戒学堂,是你工作上的重要合作伙伴。这种女性知己间搭伙打拼事业的难度,不亚于经营一段婚姻。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友人搭伙创业,我想,你们的经历和经验一定可以帮到很多人。可否分享一下你们闹矛盾的时候,以及你们是如何度过这种危机的?
9.除了散文集,我还读过你的小说《余温》和《云端》。我想问一些创作方向上的问题,你现在最想创作的是哪一种类型的角色?有哪种角色是你特别想写,但以目前的阅历还写不出来的?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去克服这个难关?
10. 阅读这本书,很多地方都忍不住感叹,叙述太精准了!
比如:
《关系》这一篇
“长大后的我们已不再轻易谈起感情,对所有的关系都变得有所保留。”“有所保留”四个字,把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描述地太精准了。
还有,贝总说:你和我心中的无戒一模一样,一样的不一样。“一样的不一样”六个字,就把贝总心中的你准确地描绘出来了。
这种精准叙述的能力,是天生就有呢?还是也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呢?如果可以通过练习,您是怎么做的呢?
11.在《爱情》这一篇里,我看到您描述您对迪先生的依恋之情,读的时候一直沉浸在您描述的这种幸福里,“如若这一生,我们永远是我们,那应该算是世间少有的圆满。”但是您突然又转折了一句,“可若有一日,我们变成了你是你,我是我,又该如何?”
给我的感觉就是,您即使沉浸在幸福里,也依然保有冷静思考的能力。这种思考似乎已经形成习惯,在您的生活中,每分每秒都在发生。而这本书之所以好看,也是因为每个字都透出您对生活的思考,可以说,您的思考是这本书的灵魂。
请问:您是如何培养自己深入思考的习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