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图书馆—忆我的馆员生涯


                      序

        清晨,一抹阳光直入图书馆,优雅静谧的图书馆顿时活力四射,阵阵书香扑面而来,师生们翻阅资料借阅图书的身影,还有那一排排一架架典藏的图书倏然跃入我的眼帘……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是人们在求知路上最神圣的殿堂,在这里可以纵情的放飞自我,世界之大,之奇妙,人类社会之进步,无一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以书为伴,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之中,用心聆听伟人的教诲,感受圣人的智慧,仰慕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化,这一刻我无比的幸福与自豪。

              (一)初心

        记忆中,一九七八年八月,中秋时节,秋风习习,拂面而过,秋日的暖阳,散尽了夏日的烦恼燥,给人以舒适凉爽的感觉。那是我到新单位吉林省财政学校报道的第一天。
        清晨,吃过早饭,我骑着自行车,踏着“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欢快旋律,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一路高歌猛进的奔向新单位吉林省财政学校。
        我对吉林省财政学校既陌生又熟悉。
        文化大革命前,妈妈的表妹在这里上学,学校一九六0年建校为吉林财政金融学校,妈妈的表妹是一九六五年入校的学生。文革期间,每到节假日我都去学校接她来我家,学校距我家有一条铁路之隔,学校在铁西,我家住在铁东,我每次去接小姨,站在高高的连接铁西铁东的西朝阳桥上,远远望去就能看到绿树怀抱的校园,四层楼高的教学楼是当时最耀眼的景观,运动场绿草茵茵,食堂,学生宿舍,排列整齐……
        报到了,我对学校工作充满了期待和渴望。
      那时,学校刚刚复校,全校教职工前后勤加在一起也就六七十人,虽然人员少,但,大家的工作热情高涨,为了迎接十月份第一批新同学的到来,全体教职工都投入到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的筹备之中。学校所有教室的桌椅,宿舍的床铺,食堂的餐具等,都是由我们教职工自己装卸摆放的,学校复校前是小儿麻痹医院,复校后我们对学校进行了彻底消杀,工作量很大,但,教职工们干起活来个个争先恐后,汗流浃背,人人都是力工,人人都是装卸工,没有什么分内分外之分,只要学校一声令下,就“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人事科分配我到教务科图书室工作。报道的当天我就投入到了图书室的筹建之中。
        图书室只有我和杨学力老师两人,杨老师精通图书管理业务,工作作风干练,干起事来风风火火。刚刚建立的图书室,工作千头万绪,为了迎接十月份新同学的到来,不影响学生及老师的教学,我和杨老师废寝忘食的加快工作进程,杨老师负责图书采购和图书室书架,阅览台的订制工作,我主要是把杨老师采购的图书,验收,分类,登记,编目,上架。当时我正值怀孕期,身体反应较大,低血糖,恶心,力不从心,杨老师为了照顾我,搬书,运书,加工完的新书上架,还有阅览台,书架的到货,从不让我上手,杨老师越是悉心照顾我,我越是心里不落儿忍,不能因为我影响图书室的如期开馆,身体不便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每天上班就埋头工作,中午匆忙吃完饭,继续工作,两只胳膊为登记图书支在桌子上,硌出了一道深深的紫印子,那时图书登记造册完全是手工,手工登录,手工打号,手工编目,手工刻卡片,手工贴书标等,工序繁杂且费时费力,图书除教学用书,会计习题集外,其他书籍复本也就2本左右,图书种类多,复本少,工作量大,尽管我再努力地干,每天平均加工图书也就几十本。但,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热情十分高涨,任劳任怨,心无旁骛,只有一个目标,老师备课一定要有资料可查,新生到校一定要有书籍可看。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十月份新同学入学上课,图书室如期开馆,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进进出出图书室,高兴的借到备课及学习用书,我和杨老师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感觉到我们的付出,我们的辛苦,值了……
        现在回忆起学校复校的初期,全校教职工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昂的斗志,饱满的工作热情,无往而不胜,开创了吉林省财政学校崭新的篇章。

              (二)激情

        回忆起中专图书室的创建和发展,总有一股激情在我心中荡漾……
        在那些创建图书室的日子里,每一天的朝阳都是那样温暖清新,每一天的心情都是那样充满活力,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
        我的办公室不大与书库紧连,装着工具书的书柜靠墙矗立,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一摞待分类,加工,入库的图书,每天上班我被埋没在书堆中,各类图书吸引着我,我快速地翻阅着每一本图书,认真思考着每一本书的类别归属,快速的进入每一本书的世界,不时地与每一本图书窃窃私语,时而深思熟虑,时而沉默不语。 有人给图书馆员定位“杂家”,确实如此,图书馆员要对图书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要精准判断每一本书的类别,一个优秀的图书分类人员其知识储备必须“专”又“杂”,头脑反应要灵敏,要有知识的前瞻性,好多信息在一般人眼里微不足道,但是,在图书馆分类人员眼里却确要精准地反映出事物的类别和属性,很有幸,我的图书馆员生涯就是从图书馆分类员做起的。
        我很享受这种每天与书近距离接触的感受,直到现在我也喜欢逛书店,看纸质图书,退休了,我喜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微风习习,鸟儿浅唱,静心的沏上一壶清茶,捧上一本诗书,默默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这种有夕阳相伴的读书日子,占据了我退休生活的大半时光。
        我工作的图书室与教室毗邻,课间休息时间,老师们都汇集到这里查阅资料,借还图书,老师们的到来给图书室增加了浓浓的学习气氛,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老师们对国际问题的阐述,历史事件的剖析,专业理论的研讨,社会热点的激变,还有那大千世界的轶闻趣事,图书室是学校信息交流中心,非常有凝聚力,教职工们习惯在这里高谈阔论地发表各种言论。
        图书馆是一个有情怀,有品位,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的地方。我很喜欢这种文化氛围。

                (三)怀念

        很怀念老校长郑应南,他热爱教育工作,有教书育人的情怀,他不仅重视教学工作,更是对图书馆工作给予了更大的支持与关怀。
老校长郑应南是朝鲜族,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材,说话语调缓慢,很慈祥,对人很温暖,他懂教育酷爱学生,他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自己家的孩子,在一次新生到校后的教职工大会上,他说:“我们的很多学生是从农村来的,第一次进城,他们对城市生活很陌生,有的学生连上厕所都不会,上厕所不知道脸朝前蹲还是朝后蹲”老师们听到这都“轰”的一声笑了,老校长摆了摆手说:“不要笑,这是真的,清扫工已多次向我反映了这个问题。”并说:“老师们一定要关怀关爱学生,从细小的生活抓起,教会他们怎样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让他们的心情稳定下来,尽早的进入学习状态。”老校长的这番话至今让我感动难忘。
        老校长对教职工也是关爱有加,他经常到教职工家里走访。
        一九七九年七月,我生完孩子两个月,老校长到家里走访,他关心的问我:“身体恢复的怎样?有奶水吗?孩子闹不闹?”告诉我:“年轻妈妈要学会喂养孩子。”紧接着说:“马上就要上班了,学校暂时还没有幼儿园,你一定想办法把孩子安顿好。”我原本想请几天假,暑假后再去上班,学校没有幼儿园,孩子又在哺乳期,我的父母公婆都在上班,孩子没有人看确实很难,但,看到老校长亲自上门问寒问暖的看望我,不知是惊讶了我,还是感动了我,我居然什么要求都没提,当场表态产假期到就上班。老校长走后,我犯难了,没有幼儿园,双方父母又都上班,孩子往哪放呀,最后只好求助老公的表妹帮我带了几个月的孩子,解了燃眉之急。
        老校长十分重视图书室工作,建校初期他在经费上,人员上都给予了图书室最大的支持。他经常到图书室来,见到我们就问工作上有什么困难,经费够不够,老师和学生用书能不能保证,并提议尽快成立教工期刊和工具书阅览室。老校长还亲自一趟一趟的去财政厅申请图书经费,并及时为图书室充实人员。
        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图书室工作清闲体面,每天也就是借借还还图书,什么人都可以干,老校长可不这样认为,他给图书室配备了高学历的老师,有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侯静波,吉林省财贸学院毕业的孙文霞。八十年代初,图书馆专业的人才急缺,高校刚刚开设图书馆专业,还没有毕业生,老校长就通过社会招聘,录用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的函授生王海滨,孙玉琴,同期,还在其他图书馆调入了杨焕章,他还亲自在学校毕业生中,选拔了品学兼优的税务系团支部书记孙力留校,并让孙力负责创建学校的期刊和工具书阅览室。
孙力上学时就是图书馆的义务馆员,她留校后老校长让她创建教工阅览室。 孙力人长得漂亮,浓眉大眼,高高的个子,落落大方,她聪明睿智,爽快的性格里透着干练,她思维敏捷,风趣幽默,所到之处总能给人们带来欢笑。
        孙力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干起事来井井有序,她记的期刊采购账目清晰明了,阿拉伯数字写的规整俊秀,不愧是学校的高材生。她常说:“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她有记工作日志和记家庭每月生活消费帐目的习惯,这一点对我的影响很大,在她的影响下,我也经常随手把认为重要的事情记下来,比如,馆里的各项活动,每次涨工资的补发,奖金、津贴的发放等。每月生活费用的支出,虽说是流水账,但,记下来之后,花销一目了然,督促监督自己有计划的花钱,节俭过日子,不乱花钱。
        那是一个轰轰烈烈欣欣向荣的改革年代,吉林省财政学校从复校开始的五六年间,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图书室在老校长的重视和支持下,从当年创建初期的我和杨学力老师二人,发展到具有采编,流通,阅览,教材等十几个人的部门,初具规模。
  
              (四)馆舍

        特别让人高兴的是,学校在一九八二年通过了筹建图书馆大楼的决定。
        当年学校的基建项目很多,建教学楼,家属楼,扩建运动场,资金紧张,老校长郑应男亲自到财政厅筹措资金,他认为,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一个院校,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缺一不可,图书馆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职能。在老校长的积极努力下,学校图书馆项目资金很快就筹措到了,老校长指派基建科老师外出考察参观北京上海的高校图书馆,提出新馆建设既要务实,又要有前瞻性,要几十年不落后,当基建科的老师把新图书馆大楼的图纸展现在我们眼前时,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无以言表。
        新的馆舍选址在学校西南角,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三层楼高,一层有自习室,办公室,二层是阶梯教室,办公区,三层为宽敞的学生阅览大厅和教工阅览室,图书馆的西侧则是一个四层的基层书库,每两层有一部电梯上下传送图书,设计藏书三十万册……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着看图纸,有的说:“书库楼上楼下有图书传送带,借阅图书跑库省劲了”有的说:“这么大的阅览室要扩大期刊报纸的订阅”有的说:“办公区,阅览室要有伟人画像,窗台要摆放鲜花,图书馆要有优雅安静的氛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描绘着图书馆的蓝图。
        现在想想,真的很感谢老校长郑应南,是他懂教育,十分重视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是他多方努力筹措资金为我们建起了图书馆的独立馆舍,为师生提供了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保证了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需求。
        新的图书馆大楼,在当年全省中等专业教育学校中首屈一指,图书馆界的年会多次在这里举行,我们曾几何时以他为荣,每当看见矗立在校园中的图书馆大楼,心中就充满了喜悦与自豪。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是我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这里有我年轻时的足迹,这里有我共同工作的兄弟姐妹,这里有我钟情于一生的事业,这里有香飘四溢的书香,有师生发奋读书的身影,这里有我的情深,我的诸多不舍,退休了,三十年的工作生涯,在这里,我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让我把那些美好的回忆永远珍藏在心中。

              (五)回味

        一九八四年,那是一个值得回味和追忆的一年。
        这一年,图书馆大楼破土动工,这一年学校晋升为吉林财政专科学校,这一年,挂了六年的图书室牌匾更名图书馆,这一年,学校同意我去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系脱产进修。
        那一年,我三十一岁,小孩五岁,图书馆工作六年。
        能脱产进修学习实属难得,我十分珍惜这一迟来的学习机会,从小就喜爱读书,品学兼优的我一直有着上大学的梦想,可惜,命运并未让我如愿以偿,正值青春年少学习文化的年龄,我上山下乡战斗在广阔天地,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学习机会——知青上大学,全公社排名靠前的我,却不容我选择的被推荐去了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当时我虽然有诸多的不甘心,但,想一想集体户的知青战友,我还是幸运的。
        当我进修时,走在阳光明媚的大学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大学课堂,心情无比的喜悦和欢畅。古人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深知学习的来之不易,我下定决心,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年中,我跨越三个年级,选修了五门课程,《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分类学》《图书馆目录学》《文献检索基础》《古代汉语》。同年,我还在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委党校读着函授课程,八四年底期末,我参加九门课程的考试,均以优秀成绩结业。
        一九八五年春,我学习结业返校上班。感觉学校变化很大,最大的变化就是教职工增添了许多陌生面孔,学校晋升为大专,各个部门都添人进口了,图书馆也进了许多新人。
        图书馆迎来了第一任新馆长,馆长李树山,由省财政科研所调入,副馆长姜继昌,由长春师范学院调入,同时,学校也任命了图书馆四个科室主任,采编室主任孙文霞,阅览室主任孙力,参考咨询室主任孙玉琴,我被任命为流通部主任。至此,吉林财税专科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全部到位。


                (六)高光

        一九八七年,图书馆大楼如期竣工,随后迎来了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期,也迎来了图书馆的高光时刻。
        记忆比较深刻的是,那些年图书馆的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在图书经费上学校逐年增加,从十几万元增加到二三十万,三四十万元,每年进书量约在万册左右。进书量激增,工作量更是加大,明显感觉的就是,图书馆每年寒暑假都要“倒库”。“倒库”是图书馆的专业术语。图书馆书库是按着《中国图书分类法》排列,它的优势是按类索书,方便借阅,不足是要留好各类书的进书空间,如果留的空间不足,就要随时串架,倒库。倒库专业性很强,指挥者即要熟悉分类法,更要熟悉馆藏图书,要合理的规划布局好馆藏图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九八七年启用新馆,我在流通部任主任,馆长让我负责了新书库搬迁工作。当时我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我画了一张新书库平面图,按着《中图法》,结合馆藏图书,反反复复的进行排架,即要布局合理,又要优化借阅少跑库,几经反复下来,对书库进行了馆藏布局,定下来后,我在书库的书架上贴好各类指示标。搬家的当天两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图书馆老师带领,把事先捆好的图书按类有序搬到新书库,并放到各类的书架上,学生一组跟着一组,一个人跟着一个人,排着队往返不断的搬着书,好似蚂蚁搬家一般,整整搬了一天。由于当时藏书量少,只启动了一层书库。其实,“倒库”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他也是图书馆业务的一部分。
        图书馆“倒库”是个体力活。每次"倒库",我们都要双手要夹住十几,二十几本书,要上下前后书架的折腾,且不说浑身上下灰头鼠脸,就是两只胳膊,一天搬书下来酸痛酸疼的,下班回家啥也不想干,好在那时年轻,睡一宿觉体力就恢复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那几年,图书馆相继来了一批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张凌超、赫蓝林、刘春月、扈志民、郑峰、王爽、徐颖……他们恰逢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活力四射,他们热心工作,专业有术,是图书馆的新生力量。
        他们的到来使图书馆的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以往空着的图书馆大门两侧,挂上了刻有近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牌匾,“寻梦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图书馆的墙上出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等诗句名言,阅览大厅的墙上挂上了马恩列斯,毛主席还有孔子及科学家的画像,书库里挂满了祖国山水素描画,推开图书馆的大门,一幅长白山画卷扑面而来,苍松翠柏屹立在巍峨的群山之中…….优雅安静的图书馆,更富有了文化艺术气息,学生们在这里寻梦,筑梦,老师们在这里潜心钻研,放飞理想,浓浓的知识氛围,阵阵的书香,为师生们留下了拼搏学习砥砺奋斗的串串足迹。
      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图书馆团队更是以一种充满活力的姿态展现在学校的校园中。
      运动会开幕式上,图书馆出场时的一抹中国红,惊艳全场;篮球场上刘春月单手勾球,腾空一跃,远射三分,技压群雄;乒乓球台前,张凌超的反抽,郑峰的削球,刘春月的左手扣杀,我的近台快攻,为图书馆赢得团体一等荣誉,还有学校汇演中马树生的二胡独奏,林娟的独唱,女生的集体舞,都一一获奖。图书馆可谓人才济济,大家都为集体全力拼搏赢得荣誉。
        很想念图书馆的女同胞。十八岁就到图书馆工作,貌美如花的林娟,豆蔻年华,清纯的就像一汪水;女高音张春兰,她演唱的“长江之歌”,犹如天籁之音听得我们如痴如醉;模特身材的刘春月,那矫健的身影,是篮球场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著名近代史学家教授的女儿王莹,历史底蕴深厚,以史鉴今,她宽厚的心胸,向大姐一样温暖体贴着我们每一个人;还有憨厚淳朴的王敏,具有文艺才华的孙玉琴、贾铁顺,热情洋溢,充满活力的徐颖,优雅温柔的徐丽和彬彬有礼的叶艳华……
        总之,图书馆的女同胞,各个率性洒脱,巾帼不让须眉,顶起了图书馆的半边天,她们在学校里每到一处,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与她们一起工作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图书馆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的集体。

                (七)  馆宝

        要问我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当属《四库全书》。
        八十年代中期,上海商务印书馆,征订藏于台北图书馆的《四库全书》影印件准备出版发行,每套定价人民币5.5万。当时主管图书馆的陈炳良校长,得知这一消息后,多次指示图书馆一定要馆藏一套《四库全书》,没有资金他亲自去财政厅筹措,在陈校长的积极努力下,我馆购置了一套影印本《四库全书》。这在当时引起了省内图书馆界的轰动,多少图书馆学者,前辈羡慕不已,如果我没记错,当时吉林省图书馆界,有馆藏这套书的图书馆不超三所。为这套书我们专门购进了新书柜,设立了独立藏书室,有专职人员负责阅览。那时参观阅览这套书的人很多,特别是学校来了客人,陈校长都要带他们参观阅览一下这套书。陈校长来学校之前是《吉林省财政科研所》的所长,他知识渊博,通今博古,一直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陈校长对这套书情有独钟,如果没有陈校长的远见卓识,我们一个小小的专科图书馆,是不可能馆藏这套书的。
      《四库全书》我在进修《文献检索》课时听老师泛泛讲过,但,并没有很深的印象,这次图书馆收藏了这套书,通过对书籍的分类,编目,又翻阅学习了这套书,我才知道,这是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
      《四库全书》不仅文献资料珍贵,自九十年代我馆收藏以来,又有多个出版社,多次影印出版,当初我馆价值5.5万的藏书,现已升值数倍。

                (八)感悟

        三十年来,我始终工作在图书馆,我熟悉掌握图书馆每一个工作流程,从图书的采购、分类、编目、加工、到入库、上架、借阅……每一工作环节至今都能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每天的工作虽然平淡无奇,但,当我抚摸着每一本图书,那跳跃的文字,淡淡的书香,知识的力量就在我心中氤氲开来,我细心品读着书籍内容的点点滴滴,感悟人生的跌宕起伏,我常想,生活里如果没有书籍就好像宇宙没有了阳光,鸟儿没有了翅膀,其人生必将暗淡无光没有方向。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一生能与书结缘,与书结伴,有了书香,我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富有内涵,我深深感到,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他会让你在漫长的岁月里,饱经风霜而依旧温暖向阳,让你在人生的困惑面前处事不惊,不怨天不忧人,在你爱和爱你的人面前,不仅仅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我从小就喜爱读书,小学时,我看过《神笔马良》《木偶奇遇记》,《宝葫芦的秘密》,《小英雄雨来》《安徒生童话》;文化大革命中,我熟读《毛泽东选集》并能流利的背诵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还有毛主席发表的诗词。文革中我还看过爸爸的一些藏书,《红岩》《铁道游击队》《红旗谱》《高玉宝》还有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初中后我看过舅舅的藏书,《鲁迅文选》《红楼梦》的《石头记》版本,特别是阅读了好多前苏联文学,《高尔基文选》《静静的顿河》《乡村女教师》《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知青时,我看过手抄本《一双绣花鞋》《第二次握手》;回城上学我在学校读了《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传》《政治经济学》等。
        我成长的年代,书籍很匮乏,本着开卷有益,我是遇见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我虽然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些书,但,让我真正打开读书视野的还是到图书馆工作以后。
        刚刚到图书馆工作,看到这么多书,让我兴奋不已,更有些眼花缭乱,我对每一本书都爱不释手,从那时起,我读了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读了《聊斋志异》《史记》的白话文版,读了鲁迅、老舍、郭沫若、巴金、朱自清、金庸、琼瑶等的作品,读了莎士比亚全集,读了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等。由于看书、选书、推荐图书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所以,我还有幸涉猎了大量的财经,历史,哲学,科技,中外名人传记,诗词歌赋等等书籍。
        有书可读的日子即充实又美好,一辈子能天天“博览群书”,是上天对我的眷顾,我很感动,一个能经常把书捧在手中的人,必将受其恩泽,人生必将充实而丰满,思想必将深邃而多智。

                    尾声

        图书馆员是我终身热爱的职业,我从当初的一名图书管理员晋升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我经历了吉林工商学院图书馆,从中专图书室到专科图书馆,再到如今大学图书馆的整个发展过程,目睹了图书馆的每一次更迭,图书馆藏书从少到多,从几十册,几百册,到五六十万册,八九十万册,馆舍从无到有,馆员从几人发展到七八十人,服务的师生从二三百人到四五千人,如今服务的师生近两万五千人之多……
        图书馆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是全体馆员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图书馆员铸就了今天吉林工商学院图书馆的辉煌。
        2020年秋,退休十二年的我与好友结伴,游览了座落在卡伦湖畔的吉林工商学院的校园,秋阳高照,蓝天白云,优雅宏大的校园,辦公樓,教学楼,运动场,食堂,学生宿舍鳞次栉比,排列整齐,我们来到图书馆,受到了张凌超馆长热情的接待,许多在馆的老同志知道我们的到来,都涌到馆长室,大家见面问寒问暖,分外亲切,毕竟是多年在一起工作的战友,情深谊长呀!张馆长要带我们参观一下图书馆,由于正值学生借阅时间,为了不打扰学生,我们谢了馆长,说下次来再参观吧。随后我们在一起拍了照。
        走出图书馆大门,回眸望去崭新的校园秋色正浓,澄澈的天空,万里无云,楼宇建筑衫托着流金的黄,似火的红,如玉的绿,整个校园五彩斑斓,美不胜收,多么希望在这么秀美的校园里,再有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拔地而起呀!让师生们在这里尽享知识的力量。"博学善思 厚德自强"让同学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敏学笃行,天天向上。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更觉得腹有诗书不但气自华且情更深,读书不仅是我的一种喜好,更是我的一种信念,一种情思,一种大千世界包罗万象的眼界与胸怀。
          我喜欢读书,热爱读书,更敬畏我的工作岗位——图书馆。
          祝愿工商学院图书馆再铸辉煌!
                写于二零二二年十月十日

                                        于家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71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8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207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5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50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3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8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3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5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8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7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3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98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9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IT领域有个名词叫做开源运动,或称自由软件运动,大概就是开放软件的源代码,可供大家信息共享,自由使用。对于这个运动...
    江亦禾阅读 322评论 8 3
  • 在西安市新城区陕西省政府院内,有一幢白色的大楼深为机关公务员眷恋和留连,它就是陕西省政府机关图书馆――鲁迅图书馆。...
    太白山人阅读 527评论 0 2
  • 我是图书管理员小白,申请到图书室工作是出于自己对书籍的热爱,但管理图书,我真的是一窍不通。 刚到图书馆那会儿,偌大...
    梓姝zs阅读 208评论 0 11
  • 我选择图书馆工作岗位的时候,只有38岁,当时许多老师不明白,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我,要选择那么一个清冷的岗位。 我不在...
    梓姝zs阅读 80评论 0 2
  • “我并不盼望他人的救济和从天而降的好运,我的意志反而被锤炼得更加刚毅;苦难的生活,使我越来越坚强,越来越聪明。我很...
    何婉仪阅读 3,448评论 38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