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人的内在的精神与心理的表达,精神分析向来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电影是生活的另一种表现,通过分析电影背后的含义,解读人物的心理,从而体悟当下社会的人的生存现状。
影片《黑天鹅》围绕一位纽约的芭蕾舞演员妮娜展开,她的生活中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目标,终于,好机会降临在她的身上。
艺术总监托马斯决定为新一季《天鹅湖》挑选新演员时,妮娜成为了第一候选人,不过,总监托马斯要求舞者一人分饰两角,不仅仅能演出白天鹅的脆弱与优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鹅的阴暗与放荡。
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鹅,却始终无法演绎黑天鹅,在找寻蜕变的过程中,渐渐地,妮娜进入人格分裂的状态。
影片一开始,便是妮娜在舞台上跳舞的场景,那场梦里,她成为天鹅湖的主角,用她的魅力,不一样的舞步,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这场天鹅梦为整部电影埋下了伏笔,梦的开始意味着人格分裂的开始,现实与幻境的虚实结合,使她沦陷其中终无法自拔。
梦的实质就是幻想,而幻想的动力来源于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它与使人不能感到满足的现状有关联。
这些激发幻想的愿望,根据幻想者的性别、性格和环境而各不尽同,但是它们很自然地分成两大类:或是野心的欲望,患者想出人头地;或是性欲的驱动,解禁纵欲。
妮娜是剧团里最勤奋的舞者,却一直得不到认可,她渴望完美渴望成功。当她终于成为第一候选人时,另一道难题又摆在了她的面前。
原本的她如天鹅般纯洁、胆怯、柔弱,活了28年的她一直都在压抑本我,无法去演绎黑天鹅。
然而,对于天鹅角色的渴望,使她的阴暗面在不经意间得以慢慢滋生,本我被释放后,她在酒吧买醉狂舞,与陌生男子深拥激吻,开始反抗母亲对自己行为的干涉。
在本我不断放大的过程中,幻觉出现的频率越发频繁:手指被割破的假象,镜子中出现另一个自己,关于性欲的梦,后背的红斑越来越严重,墙上的画张牙舞爪,她甚至“杀死”了她的竞争对手……
她没有察觉到,她正处在“黑天鹅自我”想取代“白天鹅自我”的挣扎和斗争中,黑天鹅的无意识已经在侵蚀渗透她的灵魂。
无意识是一个巨大的心理领域,集聚着巨大的能量,虽然无法被意识到,却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精神和行为。
无意识是种种被压抑的心理内容和本能冲动的储存所,压抑是无意识形成的重要机制。
影片的最后,妮娜猩红的双眼,伤疤上惊艳的蜕变,边旋转边生长出黑色的羽毛,邪恶阴暗布满灵魂,她俨然成为了真正的黑天鹅,她的舞姿无疑震撼了在场的每位观众。
妮娜被压抑的性本能、自我、无意识,终于在舞台上被完全释放了出来,舞者的灵魂与舞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妮娜被压抑的愿望得到了升华。
完美的白天鹅,不能带有一丝黑天鹅的痕迹。同样地,完美的黑天鹅也不允许有白天鹅的痕迹。两种极端极致的美,无法做到共融。
妮娜本就是白天鹅,同时内心深藏着黑天鹅的影子,当黑天鹅取代了白天鹅,妮娜真正完成了她一个人的脱变。白天鹅与黑天鹅在缠绕中合为一体,创造出完美的妮娜,身心获得重生,然而天鹅的重生,也预示着天鹅的灭亡。
一个完美的天鹅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却再也无法去诠释属于她自己完美的人生了,巅峰即毁灭。
梦终究是一场梦,繁花落尽之后归何处?她完成了超越自我,死在了灯光璀璨的舞台及观众的掌声、欢呼声之下。妮娜不是建立在他人痛苦上欢笑的黑天鹅,而是用自己的痛苦换来醒悟的白天鹅。
《黑天鹅》诠释了一个舞者的命运,一种凤凰涅槃的重生之美。同时,这部影片也诠释了对本我的思考,对自我的寻找。女主角的表演得到了巨大的成功,虽然结局是死亡,但她做到了完美,内心充满美丽的笑容。
死亡对于妮娜来说,意味着本我的复活归位,犹如凤凰磐涅。也许,这样的结局对她而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故事结尾虽然女主为了目标最后变得精神分裂,但是换个角度,我们看到真正的艺术家们永恒的力量与魅力,看到一颗充满斗志的灵魂是多么的振奋人心,饱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