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激发学生自我发展。
这是上个世纪初英裔美籍数学家、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给出的定义。怀特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因其数理逻辑、科学哲学和形而上学方面的成就而闻名于世。
这个定义和现在我所感受到的学校教育相去甚远,我是天津武清区某高中的一名物理教师,在我们学校又或者在其他高中校,教育的方法和几十年前的几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现在是有多媒体,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等花里胡哨的东西,但大部分的老师(尤其是想要评职称和该要评职称的教师)的终极想法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提高成绩,提高分。可能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如何通过他所教科目,去引导和激发学生自我发展。
我觉得这可能有这么五方面原因
1、中高考指挥棒,这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要升学要上好大学,就必须拿出好成绩。没有好成绩剩下的都是空谈。全中国几乎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只有通过上学这一条路才能成才、成功(会有稳定工作,能多挣钱)。但是有好成绩去好学校就等于成才、成功吗?这样的因果论站得住脚吗!为什么现在的补课机构干的风生水起,补课机构从线下都干到了线上,还不是因为分分分,因为中高考。
2、教师职称评定,所有教师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老师所带学生成绩好坏,直接影响教师年度考核和将来的职称评定。我是见过教师因为自己所带孩子成绩不行,导致考核分低,老师脸上的表情,感觉他整个人都不对,我都不想和他说话,怕他发疯。当然这可能是特殊情况。但是话说回来,每个老师不都是希望自己成绩好吗,希望自己成绩能全校第一,甚至全区第一。如此以来,老师就会想出浑身解数,不择手段的提高学生成绩,用领导总说的一句:只要你很抓学生,成绩就一定提高。结果就会看见这样的情景,大部分老师们,就会在课堂上的教学就是把很多考试要考的“知识”强塞给学生,没有什么课堂导入,就是满堂灌,把很多“没有活性的知识”,阿尔弗雷德管这种知识叫“惰性知识”,强行塞进学生的脑子,让学生一上课就没有了生气,一片死气沉沉。学的好的就成了书呆子,高分低能。
3、每教师都只过多的关注自己,而从来没怎么关注过学生,我也有这样的的经历,就是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讲的非常好,感觉讲的非常带劲,课堂导入,例题讲解,知识讲授等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学生们吸收一定会好,但是一考试才发现,学生根本没听懂,根本不清楚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上课时关注自己过多,关注学生太少,这是很多年轻教师的问题。当然有些老教师,也会有这样的毛病,有些老教师,把课堂当做他施展才华的场地,完全不顾学生接受能力,甚至完全不看学生。有的课上面讲的慷慨激昂,下面好多学生睡的嘎嘎香,老师都没看见,完全沉醉在自己的课堂。我不是危言耸听,我曾经的科任教师就有这样的。
4、老师以前也是学生,很多老师的教法教态都有他中学老师的影子。我教高中物理,我高中时非常喜欢物理,物理成绩可以说时班级里,或者大言不惭的说是年级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喜欢物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物理老师讲的非常好。一不小心我竟然当上了物理教师,很多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包括教态,我感觉都和我当年的物理教师一样。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好事,但是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我完全照搬我的老师行不行,答案是行。因为很多老师都是这样做的,他们照搬他上学时老师的东西,或者照搬他同事的东西等等。往好的方面说这是一种传承,把上一辈的传统传承下来,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都在从事的方法。现在的教育我个人觉得和50年前,或更早以前几乎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北方的学校起码是这样,南方可能会好一点,教育教学上已经有一些改变,所以教育改革从南方先开始改革。问题就出现在这,按照老一辈的思想教育学生,不从本质改变教学方法,真的一点都没问题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以前的教育教学可能适应以前,但不代表也会适应现在和未来。
5、家长也是基本上到最后只会一味从追求成绩,起码现在的家在是这个样子,未来可能会发生改变。举个例子:博弈论当中可能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就是囚徒困境,当然对于它的理解和分析也有非常多的版本,这里我简单说说,两个囚徒被分别关押,他们两个人心里都很清楚,都不招供,双方都会得到最好的结果。规则是:如果一方招供,另一方不招,招供一方会得到最好结果,不招供一方会得到最严厉的惩罚。如果双方都招供,双方都会被惩罚(没那么严厉)。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选择招供。现在的家长,其实很多时候,也有这种囚徒困境,比如说各种各样的补课班、教育机构、奥数班等他们的火爆。家长都担心,别人家孩子都上,我家孩子不上是不是会被落下。从而陷入囚徒困境,最后只要是有经济条件就上。这里面也延伸到很多非升学类教育机构,如学音乐、美术、舞蹈等。现在咱们可以去打听打听,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上过补课班。再比如说奥数班,之前奥数班非常的火爆,是因为奥数的成绩好,能给中高考加分,所以很多的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得到中高考加分,都疯狂的给孩子去补习奥数。结果就让奥数学习,带有了很浓重功利色彩,这样的急功近利反而导致了学生很快的失去了学习奥数的兴趣。因为奥数老师也会急功近利,强赛给学生“惰性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符合教育的本质呢,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减负,更好的去学习、更快乐的去学习、更愿意去学习呢?不知你心里有么有答案。
咱们后面会接着讨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