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24小时可以分为四类时间:(1)习惯性生活的时间,如睡觉、吃饭、运动、睡前睡后、饭前饭后等所用时每天12-16小时;(2)专注与不专注的工作时间;(3)等人、堵车、被打扰之类的碎片时间;(4)社交与休闲的时间。
如果不能专注的工作或者不能适当应用碎片时间那么长时间,低效率的工作就会挤压我们的休闲与生活时间。所以提高工作效率,过上效能生活,是我们所有人的目标与需求。
管理自己靠系统而不靠感觉!实现效能生活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
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真正的学习来自行动之后。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对要做的事情进行深度分解,用日程和清单来进行分类管理,批量且有选择的处理同类型事件。
回归有序的生活,就要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来进行体能和精力管理,对自己的专注时间和非专注时间进行区分,在特定的不同时间、空间,根据自己的精力,根据随时检视变动的日程与清单来做事。
P54 教练说:“时间密码就是重复、简单、持续。换句话说,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化,把重复的事情工具化、流程化、系统化、自动化。”
我理解这段话:(1)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目标、愿望、梦想这类相对宏大、抽象的远景事件,拆解成一个一个步骤(具体可执行的动作);(2)简单的事情重复化,重复完成上一步拆解的步骤,上一步是制定方案,这一步是执行;(3)重复的事情工具化、流程化、系统化、自动化,使用适当的工具帮助,固化,变成习惯,从而实现改变,逐渐实现梦想。重复的发生是效果的保障。
# 重要事件管理
第一步,如何找到自己人生的愿景和目标?许多人既希望于通过诸如价值观、性格类型等从上到下的方式来找到最终的答案,但这种从上到下的方式是以我们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为基础的,而经历和心路的成长,需要我们关注当前的道路,从下到上慢慢寻找。通过“收集”将各种我们可能关注的事物,置于我们的事业范围内,然后通过“整理”将收集来的不完善信息加以完善,并分门别类的管理,再通过不断的检视来发现自己的人生愿景和目标。
第二步,根据自己当前确定的人生愿景和工作重心,先删除一些和自己没有关联的事务。与我们无关的事务,我们决定不了也影响不到。只有与我们有关的事情才值得我们用心留意,比如本职工作,家庭。删除大量无关事项后会发现清单上减少了很多待处理事项。
第三步,对剩下的事务进行重要紧急,重要非紧急,非重要紧急和非重要非紧急的分类。把自己80%的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另外20%的精力分配给非重要的事情。
#重复事件管理
首先,找到会重复发生的事件,包括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缴纳水,电气暖费,定期给自己的客户打电话等,关注这些小事,避免延误、遗忘造成严重后果。
然后,管理方法是:定时提前提醒,让重复的事情提前发生。通过软件的重复提醒功能,让这些重复事件在适当的时间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内,并引起重视,提醒我们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