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所说的,是一种解释。
1、个人良知
个人良知的意识通过他我们直接感知到归属资格所必需的东西,他类似于平衡感,一旦我们偏离平衡,我们就会有一种眩晕感,这种眩晕感促使我们立刻修正我们的状态,从而让我们恢复平衡,并保持平稳状态。
个人良知的背后跟着三个需求。基本上这三个需求是一致的:1)对归属资格的需求。良知守护着归属资格。清白感是我很确定我可以归属于此,愧疚感是我必须担心我已经失去我的归宿资格。2)对施与受平衡的需求。这种需求使系统成员之间的交换,成为可能。3)对序位的需求。有一些游戏规则是必须遵守的。遵守的人会觉得自己是有良知的,不遵守的人会觉得他必须为此付出代价,比如惩罚。当我们处于一个团体中,并服从于他时,个人良知会让我们有着最强烈的羁绊,但是一旦我们在团体中获得权利,或者不再依赖于这个团体时,这种羁绊就会松动,随之松动的还有良知,而弱者仍然会有良知并保持忠诚,因为他们还与团体羁绊着。良知的联结之处,就会有内外之分,总是听从自己良知的人会拒绝他人。我们担忧自己会因过错带来最坏的后果和极端的威胁。我们必须以良知之名希望或让和我们不一样的他人受到损失,从团体中被驱逐出去。但是我们怎样对的他们,他们就会以良知之名怎样对待我们,我们相互为善设置一条界限,对于恶,我们以良知之名永这条界线加以约束,善于恶、被挑拣和被抛弃的、天堂与地狱的所有区别都来自于良知。过错与清白却跟善与恶不一样,因为通常我们是带着好的良知去做坏事,带着坏的良知去做好事。良知的衡量标准是我们归属的团体中所适用的标准。良知使我们留在团体中,如同一条牧羊犬使羊留在羊群里。当我们改变环境,他就会像变色龙一样,为保护我们而改变。它永远是环绕着羁绊和羁绊之爱,环绕着对分离与失去的恐惧的。
2、超越良知的界限。
通过承认别的良知与自己的良知是平等的,两个团体才会超越他们自己的良知而成长起来。在新家庭系统排列中,不同良知的界限被超越了,因为在新家庭系统排列中使代表们移动开启的、具有创造性的灵魂,会带领我们超越个人良知来到更高的层面——一个不存在任何否定的爱的层面,所有的人在这里都是不带任何良知的是纯净的。我们轻而易举信任的好的良知,我们在他的帮助下总是在区分善与恶,因此我们的爱很快就到头了。在关注和爱中我们会感觉到,同等的关注善与恶超越清白与过错,是怎样的感觉。我们知晓我们与一切的存有和本然的他们是合一。带着一种容纳一切的爱,乘着我们的源头之爱,与一切存有长长久久的合一。
3、家族良知
无意识的家族良知或团体良知是一个集体良知,它并非在个人层面运行。这是一个法庭,由多个家庭成员平等地出席。家族良知的三个需求:1)对所有成员均得到归属资格的需求:并非某个单独的人有这种需求而是一个团体。家族良知作为一个法庭在运作着,它考虑的是不失去任何一个成员。2)对平衡的需求:家族良知对被选中来重建归属资格和平衡的后辈完全没有怜悯之心,他会因家族的需求而牺牲这个后辈。3)对序位的需求:按照家族良知的序位,那些先来者优先与后到着,因此父母优先于孩子,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优先于第二个出生的孩子等等,如果谁违背了这个序位,比如一个孩子企图插手父母的事情或者孩子想为父母犯的错赎罪,那么家族良知就会用失败,来惩罚这种尝试。矛盾和造成悲剧之处在于,虽然家族良知选出了一个后辈来代表被排除在外的先辈。但是正因为他这样做了,他违背了先来者优先的序位,所以家族良知只会让他注定失败,也就是说在平衡方面,家族良知的运作方式,对后辈是不公平的。这种平衡只关心先辈,不在乎后辈。
看五代不幸的案例,解决问题是通过疗愈的方式满足家族良知的要求,被排除在外的人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其应得的位置和序位,同时,后辈将过错和后果都留在适合他们的地方。他们谦卑地从中抽身,这就得到一个平衡,它给所有人带来认可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