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作为《二十四孝》中第一个故事《孝感动天》的主角,那原生家庭真的是让人痛恨。
相传舜很早就没了亲生母亲,他的父亲瞽叟( gǔ sǒu )是个盲人。
幼年丧母的舜会过什么样的日子可想而知。
后来,眼盲的父亲又娶了个心思不正的老婆,并生了个儿子,起名叫象。
继母和象都是心胸狭隘、心肠歹毒的人,经常欺负舜。
而那眼盲的父亲居然也愚昧的与继母娘俩一起几次三番害舜。
真是眼盲心也瞎,应了那句俗语,“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
他们把舜赶出家门,想让舜饿死在野外。
不曾想舜却在山里伐木除草,搭建房屋,开垦荒地,吸引了不少人,并以舜为首,形成了一个小村落。
算盘落空的继母瞎爹又继续想别的方法迫害舜。
而有了防备之心的舜则小心行事,在他们想杀舜时,根本找不到舜,无从下手。
有事要找舜的时候,舜又总在身旁侍候着,让人挑不出错。
舜并不违背为子之道,依旧友爱兄弟,孝顺父母。
就这样,舜在二十岁时,因为孝顺出了名。
三十岁时,有人把舜推举给了正寻找接班人的帝尧。
帝尧为了观察舜在家的德行,将娥皇、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让她们观察舜在家的德行。
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
舜在家里做事越发谨慎,在外与人相处也将关系处理的很好。
他以身作则,教化民众。
使得在历山脚下耕种的人们变得谦让和气,雷泽捕鱼的人们不再争抢捕鱼位置,在黄河岸边制作陶器时,那里从来不卖次品。
为此,帝尧赐给舜一套衣服、一把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
都说财帛动人心,不知是什么心理作怪,瞽叟依旧想杀舜。
瞽叟让舜登高去修补谷仓,等舜爬上去后撤掉梯子,在谷仓下放火,想烧死舜。
情急之下,舜抓起两个斗笠护住身体并将它们当作翅膀,纵身跳下谷仓,逃离了火海。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后来,瞽叟让舜去挖井,在井挖到深处时,瞽叟和象就往井里倒土,要将舜活埋。
殊不知,机警的舜早就有了防备,挖井的时候在侧壁上挖了条通往外边的暗道。
瞽叟和象认为舜定是必死无疑了,两人立即高兴的回到家分割舜的家室、财物。
象分得了舜的两位妻子和一把琴,瞽叟分得了舜的牲口和谷仓。
正当象忘乎所以的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时,舜安然无恙的从门外走了进来。
象惊愕不已,即而装模作样的说:“我正想念你呢,想的很伤心!”
舜心知肚明,不无嘲讽的说:“是呀,你可真是我的好弟弟呀!”
尽管如此,舜依旧侍奉父母,关爱兄弟。
于是,尧让舜去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参与百官事务,舜都干得很好。
尧又安排舜主管外交,接待四方宾客,四方相处和睦,对舜都很敬服。
帝尧继续考察舜,派舜到山野草泽去视察,正好遇上暴风袭卷,雷电轰鸣,舜竟然没有迷路误事。
经过三年的重重考察,尧对舜很满意,决定将位置传给舜。
舜推让说自己不能接受,年事已高的尧就让舜代理行使天子之事。
帝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去世,三年服丧期满,舜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躲到南河南岸。
但是,诸侯朝见,百姓打官司,歌功颂德等等,都不去找丹朱,而是找舜。
于是,舜说,这是天意,回京都,登天子位。
试问,舜已代理天子之事二十八年,早就被认可为尧的接班人,且擅于处理大小诸事,大家又怎会去找丹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