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当你的伴侣在大城市里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你要不要放下一切跟她/他去”热播后,引起了观众广泛热议,其中辩手詹青云在辩论中这样讲:“好多营销号写我,怎么从贵州考去哈佛。但是她们都没有写到点上。其实真相就是,我不停地在转学。不停地放下自己已经有的一切,让新环境去重塑你,这才是成长的捷径。”
詹青云从初中早恋被迫分手到考上贵阳一中,从贵阳一中遇到喜欢的人到不用老师劝就自愿分手,努力考上各自心仪的大学;从彼此自我安慰毕业了工作后再说,再到直面最后青云去了香港读书、去了读哈佛读书,然后回国,他们就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错过。
回望一路走来的詹青云,从情感角度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是放下了一切,才成就了最好的自己。有时,眼前的一切不是一切,诗和远方才是我们想要的,这时我们只得放下内心深处美好的情愫,放下最好的年纪里遇见的你,纵有千般无奈与不舍,可唯独只有放下,才能不断去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走出现实,摆脱羁绊,去成就更好的自己;亦或也许也只有放下,才能在人生里按下快进健,改变自己,追寻理想,放飞梦想。
用詹青云的话说:“中国的好孩子都早已习惯了等待和忍耐。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等待和忍耐中,他们毕业了。“是啊,一次又一次的等待,这就是放下后的期许;一次又一次的忍耐,这岂不是放下的无奈与隐忍?这样的等待和忍耐,无疑是破茧成蝶剥丝抽筋后的痛苦煎熬与努力挣扎。可面对新的诱惑,面对新的环境,有时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做出抉择,做出取舍,一次又一次地放下,去审视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聆听自我内心深处的呼唤,忍痛割爱,最终塑造了自我独立、自信、理智美好的性格。
放下一段感情,去成就更好的自己,的确不容易,因为那时的感情在我们那时看来就是眼前的一切。可时光流转,此去经年,就连樯橹也会在岁月里灰飞烟灭。“这世界到底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放不下的,这世界到底有哪条路这么难走,让我们把所有的青春和秋天错过呢?”如果交往成为一种压力,一种负担时,我们就要学着放下;如果付出成为一种牺牲,一种委屈时,我们就要学着放下;如果我们心累了,我们倦怠了,我们走不动了,我们受伤了,我们就要学着放下。
放下一段心事,放下一个工作,放下一个困惑,放下一个达不到的目的地,放下我们所谓的一切的一切。放下,一身轻松;放下,其实不难,难的就是整装上阵重新出发。放下,不是成长的负担,而是它本身就是一种成长;放下,不是失去,而是得到。
(作者:萧娅 此文严禁抄袭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