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完整地认知行为,实际上是由4个最为关键的控制点组成,包括感知、认知、决策以及行动。
在感知环节,你像个情报员,获取外部信息,所以你需要很敏感。
在认知环节,你像个分析师,你需要特别理性,考虑各种变量,并且给于公平的估值。
在决策环节,你像个指挥官,你必须根据分析师的评估计算,作出一个决定,而且这个决定必然有所取舍,你需要十分果敢。
在行动环节,你像个战士,需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执行任务。
这四个环节的要求总结为16个字: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难题来来,敏感、理性、决断、野蛮,看起来属于不同的性格,一个人怎么做得到?
其实,可以把一个完整的认知飞轮比喻成一场4乘100米接力赛,分别由4个人来完成,在这四个人彼此交棒的那一刻,就是“内控点”要介入的时候。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一段话:在外界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着一个空间,我们的回应就存在于这个空间之中,我们的成长和幸福蕴含在我们的回应中。
我们平时感到 傻事儿,要么是一时冲动,要么是条件反射式地作出回应。这就像自动驾驶系统,是一种动物式的本能反应。
那怎么才能做到主动控制呢?最好的办法是,像飞行员一样,大多数时候靠飞机自动驾驶,起飞和降落等关键控制点,人工介入。在关键地方按下暂停键,这个动作就是一个“内控点”,让自动模式暂停,启动主动模式。
想要做到让这四个人格,这大脑里完美交棒并不容易,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两类人容易中这件事上犯错误:
第一类人有点懒,他压根没有停下来去思考。就好像中一条路上走,明明有个岔路口,如果你停下来想一想多半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但大部分人压根没有停下来。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主动设置“内控点”,刻意按下暂停键。
第二类人,是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总是爱自圆其说。认知神经科学发现,大脑会编造理由,聪明人很擅长找到一个解释,然后就觉得自己想明白了,想赶紧蒙混过关。如何避免小聪明?要在头脑中设立一个“立项决策者”的角色,来督促我们完成每一个角色的任务,还要在每个内控点顺利交棒。
说完单个认知飞轮里面的四个“内控点”,我们再说一下不同的认知飞轮之间的“内控点”。在这个内控点,我们需要正确的复盘,利用上一个认知飞轮的经历和反馈,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经验中提升能力。
巴菲特有个有用的操作方法,叫巴菲特内控法。是指如果不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理由,就绝不交易。这个交易可能是错的,但自己必须有一个“交易答案”。如果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你就不要买。
写在纸上能有什么用呢?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节点,人为制造了一个“内控点”,防止爱欺骗自己的大脑过于冲动。
参考资料:老喻的人生算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