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号涤生,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被世人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毛主席也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他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然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道光十三年(1833)才入县学为秀才。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生活习惯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曾国藩年谱》说,“公每日未明而起,甫明而食,凡十馀年如一日。”就是每天是天不亮就起床,天刚放亮就吃早饭,几十年如一日。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他在北京写信给几个弟弟,向他们介绍自己的修身经验,其中有一条就说道,一定要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他曾在给儿子的信中提到,“大清朝世代皇帝一直都在临晨四点就起床,至今二百多年未改。”曾家自高祖曾祖时期就代代早起,他的祖父、父亲亦是如此。
曾国藩一生既无强硬的后台,也并非天资聪颖,完全靠的是后天勤奋和努力而得以上位,成就了晚晴名臣的事业。他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一生著述颇多,其中《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两百多年来,自曾国藩以下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曾氏家族至今190余年间,绵延至第八代孙,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有近两百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众多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取得博士、硕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多达百余人,构成了一个名声远播的华夏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