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1
儿时的时候,母亲经常会给我们做各种各样的吃的,其中就有每年必做的粽子。
在我心里母亲会做很多的东西,总能满足以前那穷困潦倒的家庭里渴望吃到好吃的我们。
我们那边风俗不太一样,因为天气炎热,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很少有家庭做粽子吃,但过节还是很隆重的,过节意味着,我们可以吃鸡肉了,这是一顿大餐啊!!!
2
做粽子的程序其实挺麻烦的,母亲要提前去摘粽子叶,再一捆捆地用绳子扎好,烧开水把叶子煮熟,再捞出来。这个时候,母亲就需要我们帮忙干活了,要把叶子一张一张地清洗干净,然后平铺在一个篮子上。
做粽子的米也要提前一个晚上泡好,总会看到母亲用一个水桶装上大半桶米,然后用水泡着,中间好像是需要换水的吧,记不太清楚了。第二天早上就会用一个簸箕把米捞出来沥干。
粽子核心的部分就是馅了。
记忆中母亲调的馅都是差不多的,半肥的猪肉,加各种调味料提前一个晚上腌制好,粽子里的豆基本都是用花生。长大后,母亲开始尝试用其他的豆了,比如红豆,绿豆都用过。
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后,再将米加盐什么的调一下味道就可以开包了。
包粽子这个环节母亲基本不会让我们插手,因为包得太难看了,母亲总会很嫌弃地说,你走开,包得这么难看,又没有多少,不用你弄。但往往,母亲总会包上一个下午。
前两年回家的时候,母亲终于让我包了,其实自己包得很丑,但是母亲也只是笑笑。
3
熬粽子也是一个大工程,往往要熬上一个晚上。老家是用那种农村常见的灶台,母亲把包好的粽子全部前面那个锅里,加柴,生火。半夜母亲要经常起来看火,看看粽子的情况。第二天起来,我们总可以吃上刚熬好的粽子,那时候总会特别的满足。
4
其实小的时候并不是很爱吃粽子,母亲包的粽子也挺大个的,我们一个人经常吃不完。
大学的时候,离家远了,突然发现自己好想念母亲包的粽子,觉得很神奇,自己以前明明不是那么地爱吃粽子的呀。后来才发觉,其实我是想念母亲的粽子的味道。因为在外地再也吃不上那种味道了。
去年冬天,母亲又做粽子了,她给我快递了几个上来,当在外地吃上母亲的粽子时,心里觉得特别幸福和满足。
5
时间总会不留情地流逝着,我们都已很少在家里过节了。刚刚母亲在微信发了个小视频说,只有她一个人在家里吃饭,要是我们在多好啊。
突然很感慨,以前过节的气氛真的是很好的,一家人一起吃饭,越长大才越发现,我们曾经在母亲的羽翼下总是很容易满足,可是现在,我们离家确实越来越远。
6
到了节假日,有时候还是会选择回去看看越来越年迈的双亲,确认一下家里一切都好。
毕竟,无论走多远,家,还是唯一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