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是一本揭示家庭教育底层逻辑的书,作者樊登通过对原生家庭关系的解剖,让许多焦虑迷茫的父母看到了孩子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并且还提出了三大教育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和终身成长的心态,帮助渴望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前,将这些原则渗透到日常教育中,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提升家庭幸福感。
樊登老师,樊登读书会创始人,他不仅是四千万会员的领读人,还是参与、陪伴和享受孩子成长的父亲。他在妻子怀孕的时候就读过了市面上所有的育儿书籍,成为父亲之后,他也时常思考和总结育儿的心得,很多家长甚至把他当成教育专家,他之前所写的《读懂孩子的心》,便帮助许多迷茫的父母解决了各种棘手的难题:例如,抵触写作业,叛逆期,性格内向等等。相信读了这本书,能帮助您透过孩子的问题,看到家庭教育本质,并且通过有方法的去改变自己,来形成更轻松舒服的家庭关系。
一、亲子关系决定孩子的一生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每个人只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就能与世界从容相处:第一种是自己和父母的关系;第二种是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包括与伴侣,孩子,同事,合作伙伴等的关系。而第二种关系是第一种关系的投射,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最核心的关系。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每个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都能从童年和父母的相处方式中找到答案。接下来,我主要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工作场景三个方面来讲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1.1原生家庭关系投射到亲子关系
“气死我了,教了多少遍了还是不会,我要被气疯了。”有的父母一到辅导孩子写作业,就立刻从母慈子孝变得张牙舞爪。也有一些新闻报导母亲辅导孩子做作业被送进ICU抢救,心脏病发作等等。被气进医院是表象,往里探索,一定是父母潜意识里有个受伤的孩子。
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莫名其妙的火一下就窜上来,记住是莫名其妙,这时候不妨问下自己,你和你爸妈的关系怎么样?你以前小时候做作业时父母是怎么样对待你的?是不是感觉现在的一切好熟悉?你会发现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竟然不知不觉的在重复着父母对你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曾经你被辅导作业时所受的,也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某方面的缺失。
1.2原生家庭关系投射到夫妻关系
幸运的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所有的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他们表面除了外貌差别,其他基本没啥区别。可是往内看,那些童年受过伤害,被虐待过的孩子,这些孩子表面上很正常,长大,上大学,找对象,结婚,外表光鲜亮丽,可伤痛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消失。它去了人的潜意识里,而且这些伤痛在你组建新的家庭后就逐渐显现出来。潜意识里的伤痛,在后面的生活中只要遇到类似小事,就会立刻情绪突然爆发。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约翰和玛丽住在一起,本来一切都很好。可慢慢,约翰发现,玛丽总是把洗手间弄得很乱。约翰一开始还不怎么生气,会开玩笑和玛丽沟通,让她去打扫一下。结果他说了很多次都无效后,就越来越生气。后来,他爆发了,他们越吵越凶,矛盾上升到攻击对方。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夫妻都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大吵一架,甚至大打出手。有时候我们甚至不能理解为何这样一件小事会敏感到不能触碰,一提就炸?其实这背后的隐含因素是你引发了他潜意识里的无价值感和不安全感,而这些莫名其妙的情绪是由童年的创伤而引发的。
比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约翰,他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很多的家庭,这让他从小在家中都没有存在感,他讲话从没有人听。所以当他成年后,一直想找个重视他,倾听他的人。可当他跟玛丽沟通多次都无果后,他生气是因为玛丽不重视他,没有听见他。这件事就揭开了他童年的创伤,而问题就是他内心的缺失所致。
1.3原生家庭关系投射到其他人际关系
在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两类人:一种是采用包容,接纳,积极的心态,和同事共同承担责任。一种是习惯性逃避推脱责任,划清界限。当一个人把犯错等同于不被爱,不被尊重时,他就会对自己苛刻,不能犯错。一旦有错,他一定用所有的力气来捍卫自己没错。这就是因为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犯错了就不被接纳,就不值得被爱。但我们都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做事就容易犯错,错了后改正接着好好干就行了。
前面所讲的这些都是想跟大家说明我们在成人后,组建家庭,为人父母,很多莫名其妙的情绪,只不过是原生家庭在我们潜意识里留下的伤痛。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我改变做起,不断学习,将伤害到此结束,而不要延续伤害。书中也在如何改变方面给了一些可行的建议:首先要“觉知”,通过阅读和学习,觉知:原来潜意识是存在的,我想起来了,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对我的,我延续了这个模式;原来我总和别人辩论、吵架,是因为我曾经这样被对待。第二步是不自责,学会接纳这样的自己。这一步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在童年成长阶段受到过伤害,但是我还是对父母心存感激。如果不接纳,你就会责备父母,觉得父母应该向你道歉,你的这种反弹情绪就会出来,最终你就不会改变,你就找不到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觉。第三步是改变。当我们要做任何改变时,不管是创业,工作还是家庭,都可以用到这三步。
二、三大支柱,重建亲子关系模式
2.1无条件的爱
亲子教育中的第一根支柱: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是指你对孩子的爱你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
很多父母喜欢跟孩子交换,对孩子说:你期末成绩考好了,爸爸妈妈就带你去旅游。假如考试结果不理想就会立即取消奖励。这种做法是极其不可取的,如果孩子已经把奖励的场景都幻想出来了,只是因为没考好,就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对孩子伤害很大,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爱的是成绩。
当父母用交换的手段来鼓励孩子的时候,就。会让孩子认为做所有这一切对的事都没有意义,没有快乐,也没有幸福感。纵使他成绩考得好,也感受不到求知的快乐。而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又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无条件的爱与溺爱是完全不同的。溺爱是不分青红皂白无条件支持,而真正无条件的爱一定包含父母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当然一定要学会批评和沟通的技巧,才能让孩子明白批评他不等于不爱他。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无条件爱他,才能让孩子对你无条件信任、无条件依赖。
2.2培养孩子的价值感
最近,一个叫张京的女翻译火了。
在中美高层战略会议上,她担任现场翻译。
杨洁篪主任回应美方的时候,一口气讲了16分26秒。
这对于现场的翻译人员,是个巨大的考验。
张京要做的,不仅是将杨主任的发言全部记录下来,还要把全部内容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
尤其是在外交的情况下,更是要求翻译不能有任何的歧义和差错。
就连曾经担任邓小平的翻译的杨主任,都忍不住询问张京:
“要翻吗?”
“这对翻译员是个考验。”
可是张京只是大方地笑笑,从容淡定,紧接着用了不到14分钟,就准确而完整地完成了翻译任务。
连对方官员都被她的能力折服,对她赞不绝口。
有网友翻出了16年前,张京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时的视频。
原来,从小时候开始,她就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外交官。
高中的时候,她考进了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
这所学校里学霸云集,但是张京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
当同学都想挤进清华北大,只有她选了另一条路:外交学院。
那时候,身边的同学都觉得困惑,其他老师也觉得她不考清华北大“屈才”了,班主任还为此特意找她谈话。
可张京婉言谢绝了老师的建议,毅然决然报考了外交学院。
她的果断,让我想起育儿博主王人平说过的一句话:
“听话不是好孩子必备的品质,独立思考才是。”而能独立思考的孩子一定对自我价值认识非常清晰且明确的。
一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是归属感,一个是价值感。归属感只要我们掌握了无条件的爱,孩子就自然找到了。价值感是要我们找到什么能让孩子有动力成为一个更厉害,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人。
谈到价值感,首先要明白没有人会自带价值感。有钱人家的孩子,优秀人才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懂教育,他们的孩子并不会像父母一样优秀。
培养孩子的价值感首先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孩子参与做家务,表现出对家庭有所贡献。让他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真正有价值,让他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状态。这样他的自我评价就会很高,自尊水平也会越高,自律性也会越强。
其次,我们要发现孩子的亮点,并且提出表扬,尽量不要用物质奖励的方法,而应该赋予它意义。在孩子做对一件事时,对孩子说:“做的很好,这件事的意义是……”关于价值感更多的内容,推荐阅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3.3终身成长
最近火遍全网的育儿圈的事情就是张一得的自杀,一得的离世使得受众多父母们追捧的一得爸爸成为了全网的讨伐对象。了解一得的爸爸为他做的事情,我们很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指责他,他无疑是非常爱孩子的。但从一得爸爸的育儿观上我们看到了,他倾尽一生,也未必给了孩子想要的。
比如一得是单亲家庭,很小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安全感的时候,父亲为了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孩子说话不回应,只有写在纸上才理会,这样虽然锻炼了表达能力,却很容易让孩子敏感无助,这个有没有考量过呢?
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父母很多时候眼里只有成绩,而有研究表明,这个时期的孩子,其实最在意的是社交能力。在巨大的贫富差距面前,一得爸爸有没有考虑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心理落差,该如何去缓解呢?
……
说这么多,不是要批评一得爸爸,而是为人父母,我们真的太需要学习了。
就像我们常说的爱,它也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学习的。
会爱才是爱,不会爱就很可能变成伤害。
只有去学习最前沿的育儿知识,多开拓自己的视野,多看看别人,多反思自己,完善自己的育儿体系,才能做到问心无愧。
多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什么方式适合他,了解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在什么环境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尽自己所能去预防危险,孩子能快乐成才便最好。
反正尽人事听天命,不强求。
一个持续学习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幸运。
这也是樊登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第三点:终身成长
成长型思维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拥有一个终身愿意成长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气,培养孩子终身成长的心态是第三大支柱。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心态:首先用积极的语言与孩子互动,就是学会表扬孩子。记住是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表扬过程能让孩子关注到事情本身,而不是过分看中外在评价。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书中就曾说过:别人的评论、要求对我影响不大,我的核心是学习了没有,进步了没有,有没有变得更好。父母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如果整天需要孩子证明自己,那他就会把关注点全部都放在证明自己上,对外界的评价会过于敏感。而如果我们培养出孩子终身成长的心态,就不用担心他不够幸福了,他会明白自己的人生自己决定,隔壁因为别人的目光而放弃自己的快乐。其次,要允许孩子犯错和失误。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第一句话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家都希望一通百通。很多人都学习进步不了,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太严厉,太喜欢批评自己,这样就会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所以终身学习的心态,不仅仅是放好父母,还有好好善待自己,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得更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可以帮助自己和孩子了解从每次挫折中学习的重要性,而不是不允许孩子犯错。
家长要具备复杂体系的知识,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大胆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最终,他成长的样子一定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但一定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