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乡村的火炕生活。现在想起来,觉得那简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谁发明的,是谁推广的,在农耕时代,还怎么能有比这更伟大的生活方式。
从结构上看,火炕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主体是火炕,相当于城市用来睡觉的床,除了有睡觉的功能,还有采暖功能,就是说,晚上在火炕上睡觉,而白天,可以坐在火炕上取暖,就算不直接坐在火炕上,屋子里也是温暖的,温暖来自于烧了一晚上的火炕。火炕是床,也是暖气的来源。炕上是一个类如床的平面,上面铺的布不叫床单,叫炕单。下面有土坯做成的烟道,技艺好的师傅盘的炕,烟道畅通,炕也温暖,弄不好满屋子是烟,而且炕也不热。说起来还有一件伤心事,我那时养过一条小狗,后来怎么也找不到了,很久以后拆掉那个炕重新盘,才发现小狗死在了烟道里。小狗一定是误入烟道而出不来了。
和炕连着露在外面的部分是大锅,圆的大锅稳在方的锅台上,锅台上摆满油盐酱醋,还有供奉灶王爷的地方。这是火炕系统的第二个部分,锅在表面,锅底下是放柴禾的火道,把柴禾点燃,锅热了,用来炒菜做饭。大锅很大,乡村蒸馒头,做米饭,甚至烧热水,都用这个大锅,炒菜也用这个大锅,大锅实在是不适合炒菜,很笨重,主妇们当年用大锅炒菜,就像食堂的大师傅用铁铣,是要有些体力的。所以看来大锅比较适合熬鱼,锅沿上贴上饼子,一锅就出来了。所以现在大锅留下来怀旧的办法是还有很多饭馆有大锅熬鱼的卖点。比如现在这餐午饭。
烟和火通过烟道传导出去,烟道上面的炕就热了,烟不能憋着,就自下向上一直到达火炕系统的最高端,就到了房顶上的一个叫做烟囱的地方,这是火炕系统的第三个部分了。
烟囱里冒出来的烟,就叫做炊烟呀,炊烟还有一个别名,那就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