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本受益的书,让我很想说声谢谢!可能是因为曼陀总有“结束”之意的感觉,让我的感谢之意也更浓了哈。因为在青苔里,因着小伙伴的推荐,有幸知道这个叫山下英子的写者,然后在图书馆的新书架上遇见了她的最新书《舍弃的勇气》
这书在一开始打动我的两个理由,一,超薄,我喜欢哈,书如其文精简。二,“勇气”二字深得我心,因为自身特有感触,人生有太多人事物,待到断舍离之时,勇气真的是太难得
——“道理都明白,但是要做到太难了”
这话,我们听身边的人说过太多。当然,我也说过无数。只是近来对周边环境感触多些,再看了书中之言,惭愧地连这句话都不好意思说了呢。
身心是无法剥离的,所以当思想和情感不在一个方向时,会造成我常说的“心累”。我们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心思在整理?在“丢了”“不见了”“坏了”可以随手再买一个的年代,感觉舍弃一件东西是轻而易举的事,那让我难舍的是什么?我觉得需要整理的究竟是什么?高昂的物件,附带记忆的,觉着可惜的……我明白,每一次思想斗争,断舍离的背后,倾注的全是情感
山下英子问,“整理”何以会被大多数人视为一种“麻烦”?摘录其下:
——当物品不足时,我们很难产生麻烦的情绪。面对稀少的物品我们想的是如何珍惜和管理它。物品少整理起来就不会麻烦。
——信息和知识缺乏会促使我们奋起,以求获取知识。人际交往亦大抵如此。
——若是这样,那我们所感觉到的“麻烦”,“费事”或许就是发自我们身心和生命的一种信息吧。它警告我们:现在自己所着手的人,事,物于现在的自己而言是“过剩”的。
——正因如此,不可常说“麻烦”一词。不可因口出“麻烦”使之更加麻烦。
从自己身心虚累的程度,我只能说,于我而言,现在的人事物是过剩的,或者说是超负荷的。思想认可了,就不要被惰性和习惯打败,从前我会很心急,现在,稍微不那么急了点点,还要一步一步去整理。看着书柜的书减少的时候,看着衣橱的衣物减少的时候,真的会空虚,空虚了就会想买别的来填,(动用思考和情绪能量)买更多……看见这样的自己,静静地安抚,学会忍耐(在能意识到的时候)
不只是物件。整理后,当发现时间,空间,能量多出来以后,那天跟大家说的,我也会想去拿别的人事物去塞,于我,这才是最大的挑战。那种缺位感,该拿它如何是好?山下英子写道:舍弃物品比纳入物品风险高。我们应该都能感觉到这一点。因为失去物品对我们而言是恐怖的。
——选择其一,便是舍弃其他可能性
——我们时刻与失去的恐惧共存。
——这是难以抵抗的一种思考。选择范围的增大,迫使只能单选的我们陷入不断扩大的对失去的恐惧之中。
怎么办?这是我们学习的需求所在。很高兴这样的书中就有“how”的内容,让你有法可鉴,所以让我更感谢,感谢能将自己领悟的言行这样奉献给我们的作者。现在,我也来分享,只能说浅谈我的做法。因为我也只是一个初学者,还是时时反复的那种哈。
不再张望别处以后,我会有时盯着家里的人发呆,比如盯着先生,盯着孩子,盯着母亲,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他们,在一个安静的角度,这常常是一个神奇的体验过程,在增进了解的同时,感觉时间更有了份量,也会增加珍惜之感。
不再张望别处以后,安排固定时间约见我的知己。人生有时,知己难求。所以,我愿意,也更应该把时间留于她。我说的可不是普通朋友之类的哦。知心朋友真该常见见。
不再张望别处以后,增加过往那些兴趣事项的时间,空间,还有能量投注度。就像青苔,很高兴在书的世界里结实了这群小伙伴。其实一开始加入团队写这文章的时候,我蛮应付的,但是随着不断阅读,不断学习,还有与你们的熟识,突然发现我是那么认真的想写好这些文章,把因你们而结识的这些好的作者,好的书本,通过我的阅读感悟,再回馈给你们。因为我真心希望,你们也能受益,成长。
最后,还是分享山下英子的字,美美的看下图哦!愿我们也能如是
人生就是享受每一天。与季节为伍,与年龄同步,让人生过得更加有趣。时而简单,时而复杂,只有接受人生中的各种场景,心情舒畅的生活才能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