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某次天文学社线下聚会或养老院QQ群聊中,以胤午为首的“团伙”就说要做20周年社刊并且向我发出了邀稿,但是我一直到截稿前几天才写完这篇。我确认中途没有忘记过这事,因为它一直在我的备忘录里面,几乎每天都PUA我一次。真正拖拉至今原因有两个,首先当然是自身“拖延癌晚期”反复发作原因,而且伴有“完美主义并发症”却有一直找不到回忆录适用的配图。第二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每当我提笔要写,总有一种莫名的难受的羞愧情绪在大脑里死亡缠绕。
我07年加入天文社成为理论部干事,08年有幸当了社长,09年“退休”,现在来说应该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十几年间我的经历、身份以及三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当我写这篇“回忆录”时,我已经很难代入当年的学生身份来回忆,只能用现在的目光去看过去的自己。这样的视角下,很多回忆变得不那么美好,充斥着各种的“羞愧”和“不应该”,更像是一个自我反省。比如当社团负责人时不可否认的功利、虚荣和不纯粹;比如在08年下学期一段时间的懒惰和懈怠;比如做事缺乏胆识、气度以及过于方式迂腐官僚等等。我知道这应该是人之常情吧,当我们以现在的眼光审视过去的自己,不自觉就形成了降维打击,以上帝视角评判自己以前做了很多蠢事、傻事、不应该的事。所以理性地讲,这应该是一种庸人自扰,但却真实困扰着我。后来我重温了以前自己写的博客,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发现原来也过去自己也没有那么不堪,再加上章智师兄一言惊醒:“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局限性”,才稍感释怀。
天文社两年,我们一起经历过社员大会、干事大会、日常观星、器材培训、野外观星、电影展播、天文讲座、路边天文、武汉日全食等大大小小很多活动,还有很多次小组会议、策划、熬夜和腐败,太多太多的美好的回忆不能尽说。以前的事很多细节已经想不起来了,所以我更想分享一些这些年的一些感悟。
小时候喜欢看星星,我哥带着我认星座,后来很迷恋圣斗士,高中时跟随地理老师正式入坑,学习天文知识。最享受的就是冬季仰望星空的感觉,“冰美冰美的”。大学在天文社两年,回忆起来其实自己当干事的时候会更加纯粹和更加享受天文的美好。反而当了社长以后,天文对于我来说更偏向于是一个有压力工作,一个并不好玩管理游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失去了对天文纯粹的热爱和美好的感觉,就好像将最喜欢的音乐设为了早上起床的闹钟一样,再也很难欣赏其中的美好。虽然第二年的社长生涯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友谊和温暖。但做社团本质是做事业,只是你众多经历或者工作中的比较短暂的一个,由共事建立的关系底层逻辑是合作关系,当事情结束了,关系也就淡了。所以如果失去了热爱天文的初心,只单纯当作是一项事业来做,当“下车”以后,跟伙伴的就会慢慢冷却,然后像生命过客一样相忘于江湖。所以第一个感悟就是,一定要留有对天文的热爱,这是能长久收获幸福感的关键。好在我现在又找回了这份初心,重拾这份纯粹的热爱,经常有一种很想去野外观星的冲动,时常会幻想着三五知己,去到一片没有没有光污染的草地,搭起帐篷,灭掉营灯,静静地躺在地上看着漫天繁星感动。不需要流星雨,也不需要望远镜,就这样最好。
我在天文社的两年是幸运的,正值校园社团文化最兴盛的时期,又是社团发展成长比较快的一个时期。有一段时间,我(们)非常崇拜聂涛师兄,因为我们在他带领下做成了第一次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路边天文,觉得他是我们社团的英雄。但现在看来,并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社团发展离不开学校社团文化的开放和宽容,也离不开当时神舟五号成功送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上太空的背景,也离不开珠海科协的科普项目的支持,离不开刚好跨境中国武汉的日全食,离不开跟我们接近同届的校友天文名人叶泉志和各位聂涛、“小师弟”等有能之士付出,甚至离不开珠海这个闲适又不太发达的城市珠三角仅存的观测条件,当时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所以之前养老院老同志还曾经吐槽现任(大概12后)的天文社骨干不给力,感慨“后继无人”,我会帮师弟师妹说话,或许现在天文社没有以前兴盛,我觉得主要是大势所逼,大环境学校对社团大大收紧了管理,社团要挂靠学院,负责人要成绩过关,活动要审批,还有经历珠校回迁断层等等。他们有他们的智慧,也足够努力,可能只是没赶上好时候。所以第二个感悟就是,小众兴趣社团不用强求有多大的发展,小而美不失也是一种好模式,尽人事并顺其自然就好。
第三想分享下我当社长的感受。大学时候我参加了探险协会和天文学社两个社团,都是非常有特点的两个兴趣社团。其实干事期间,我想会有更大的概率留在探协当骨干,他们也很器重我,但后来我却留在了天文社,我有认真想过原因,除了我当时的一些情绪病的巧合原因,另外可能冥冥中有一种感觉在引导自己。当时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经历社长一年以后我明白了,应该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是能在一个集体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一种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或是一种成就感。毕业工作十年以后,我发现当时还是肤浅了,表面上是我能给天文社带来什么,做出什么贡献,天文社需要我,但真实情况应该是我需要这个集体,我需要这个集体的温暖和爱我才有了这种幸福感。在我成为一名父亲以后,更加确认了这种感觉。我经常在工作摸鱼的时候突然想要抱抱家里的小孩,担心他们这个那个,觉得他们需要我来呵护。但真实的情况是,我潜意识其实知道他们在家里有人照顾一切很好,并不需要我,反而是我主观上想要抱抱小孩,来享受这独特的天伦之乐。想明白这一点后,我更加感恩天文社的一切一切。
在我心中,天文社的大家总体上是一个相对单纯、内敛、浪漫的集体,这样的一群人,交往时可能不会热情如火,不会拜把子称兄道弟,不会大声哭放肆笑,甚至有错觉觉得这个集体凝聚力不强。但是当你真正融入这个集体以后,你会发现这个集体就像是一杯温暖的绍兴黄酒,浓淡相宜,甘醇隽永。(在探协我能够感觉大家不同的强烈个性差异,更像是一杯浓烈的鸡尾酒,充满激情)这使得天文社更容易拥有有细水长流的和谐人际关系。中大成功大社团很多,比如职协、学生会、广播台、青协等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这些大社团,但你问毕业10年后还有不时跨多届10人甚至20人以上大聚会的,基本没有。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功利社团只为培养能力,积累人脉,提高进入职场的砝码。而我们属于小众兴趣社团,加入社团的时候相当大部分是属于兴趣驱动的,目前留下来活跃的,多数也是这部分人。所以第四点感悟就是,社团要保持长久友谊,一个要和谐人机关系,另一个要共同的爱好。很高兴,我们有了天文学社养老院,来传递这份友谊。谢谢“师姐”的提议,这也算是我回忆中最做得最对最有价值的事情了。
我感恩天文社遇到的每一个人,有我终生伴侣阿娇,还有很多好朋友。以前还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关系莫过于就是聊起来无所不谈,掏心掏肺,玩起来疯疯癫癫,不醉无归的绝对亲密关系。但现在看来,这样的关系只能存在于没有经济压力、没有家庭压力、没有竞争利益关系的学生年代。现在感悟是,其实养老院并不需要如此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反而最让我感觉舒服的朋友关系应该是简单真诚,最好没有利益交集;不攀比、不油腻;适度的亲密又互相留有一定的私人空间;不必奢求拥有相同生活理念和价值判断,默契地保持理解和尊重更重要。可能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吧。很高兴的是现在天文学社养老院大概就是能我这种恰到好处的美好感觉,参加活动没有负担,没有贵贱高低,也没有家长式灵魂追问世俗的问题,(比如何时毕业?啥时候找男/女朋友?工资多少啊?什么时候结婚生子二胎三胎?),最多只是善意地调侃。舒舒服服聚会,简简单单观星。
特别感激“大师兄”、胤午和17一直活跃在养老院起到了跨届纽带和组织的作用,让我们能有这么好的平台。希望我们未来继续一起火锅、一起观星、一起剧本杀、一起“喝假酒”、一起川藏旅行。陪你走过漫长岁月就是最长情的表白,愿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