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怎么还醉酒?昨天不是说好今天不再喝的吗?”
“儿子,爸跟你说,昨天你几个最好的叔伯们来看我……”
“我知道昨天你说来看你了,我也没拦着你喝酒,这都喝了一晚上,可今天为什么还醉着酒!?为什么老跟你说跟说废话似的,你啥时候能听进去!今天之后别再喝酒了,听见没!怪不得家里姐姐们离得近也不愿意来看你,原因不是单方面的!”
“嗯...好,我知道了。”说完父亲挂掉了电话,言语间感受到父亲的一丝伤感。
这段简单的通话,使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父亲的身体因为之前过度喝酒,心脏已经出了问题,做了心脏支架。如果是在必要的条件下,父亲稍微喝点酒,应酬一下,我也是不反对的,因为免不了酒桌办事。可我无法接受父亲在第二天还要独自喝酒,就跟上了瘾一样。如果像这样持续喝酒,我真的担心父亲真的就……
我双手攥着自己的头发,看着被我摔在桌上斜着的手机,我的视线渐渐定格模糊,脑海中一下子回想到了以前的事。
那时候我们都还住在乡下,在一所中学离校门口很近的一层平房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们家有很多房间,房间间间串联相通,房子的前面便是学校的操场,房子的背后有一圈被围墙围起来长长的小院。出了后门右手边,你会看到一口巨大的铁锅和灶台,因为我们家是开卤肉饭店的,那锅便是我们杀猪用的,为了给猪烫水去毛,也不怕你们笑话,我还在里面洗过澡呢,当然是母亲在用烧开的水悉心清洗和冲刷干净之后才可以洗。顺着后门左手边走个十步左右,可以看到一户刷了银漆边框已经生锈的双开铁门。拉开铁门后,便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马路,还记得那时候的马路还没有铺上沥青,是一条沙土路,时不时会有路过的车辆,激起路上的石子,轻轻敲击我们的铁门。这里便是我童年来回穿梭的天地,也是我父母从小疼爱养育我的地方,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可那里的一切在我现在想起来,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但更多的是怀念。
“军儿!军儿!”从老远处传来母亲悠长的呼唤声,我知道要准备吃饭了。
“哎!”
回应完母亲,我便丢下我的小伙伴,模仿着骑马的样子,快速奔向母亲声音的地方,那样的欢快和积极,没有夹杂一丝的负面情绪。现在想起来,可能是年纪小,也不知那时候的精力由何而来,那时候的想法也是如此纯净,可那时候却是我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时刻。
母亲自己经营着我们家的卤肉饭店,由于母亲的手艺好,人缘更好,所以我们家的生意一直都很好,家里一旦宰了新猪,乡里方圆几里的顾客们就会提前订购。但母亲总是会留一点最好吃的肉给我们吃,这是我童年忘不了的味道。
母亲真的算是一个女强人,当时各种大大小小的杂物活都是母亲来干,尤在冬天清洗和处理猪肉,也是在那个时候,母亲的手指得了风湿关节炎,每次变天或者是抓水,手就会针刺般疼痛。
父亲在那时候是一名中学教师,每天下课回家,我就能在家门口看见父亲一手夹着课本向家里走来,我也会远远站在门口喊父亲,父亲不会出声回应,但是他会把嘴张的大大的,看起来像是在出声回应我,我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乖乖在门口等他回来。
父亲是个好面子的人,所以难免会有比较强的虚荣心。但我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亲是想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因为父亲身边有很多想他一样优秀的人,可比不上其他人的家底和背景,何况我们家一共有三个孩子,实属于困难。父亲一直也在追赶他们的脚步,让我们的生活水平尽量看起来差距不会太大。当然父亲就是这样做的,在我差不多五年级的时候就搬到了县城,因为父亲靠自己的努力,从乡里调到了城里教书,这点我很佩服父亲。由于父亲没钱买房,那时候的我们还是在租房住。
父亲几乎每周都会买好几次炸鸡或者是水果,因为我最爱吃了。父亲说我们住房水平虽然可能不如他们,但是在吃的上面,他可是做的很好了,当然事实也是如此。虽然父亲那时候的经济能力还不足以买到正常价格的楼房,可是他还是靠着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便宜又大方的房子,那套房算是真正意义上属于第一套我们自家的楼房了。
当时我放完暑假,从旧房子搬到新房子的时刻,相比于之前拥挤紧凑的出租房,新房显得那样宽阔无比,地板雪白而高端,整个房间看起来那样明亮大气,我内心是那样的欢快无比。直到现在我们家虽然搬了新房,但是母亲还是最喜欢第一套房子,安静而又舒适。
父母之间总是会拌嘴,在小的时候,我总觉的这样的场景比较害怕,气氛会变得很紧张。可是现在在我看来,我能感受到他两是在真正的吵架,还是只是走走夫妻日常增进关系程序。如果两人的争吵到了危险的地步,我会为他们敲响警钟,其余的时刻我则是看节目一样地看着他俩争吵,两人争吵的内容往往重复简单,在我看来却又是那么的可爱和有趣,因为这样的争吵反而会增进他们彼此的感情。
父亲的爱往往不会体现的那么明显,如果你不去观察和感受,他总是看起来事不关己,毫不在意。可恰恰是父亲这种不善于明面表达细腻情感的缺陷,有时候往往会得不到母亲或者是姐姐们的不理解,毕竟父亲是过来人,由于家庭和当时环境的影响,整体看起来比较严肃。
可他却会在背后做着保护我们的举动。父亲人缘很好,他在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方面非常有一手,这也他是最值得我佩服和学习的地方。因此他会办到一些其他人办不到的事,这一点他周围的朋友也是对他认可的。父亲到家乡附近的大多数地方,都会有人接待他,甚至还会送东西给他,那是因为父亲先前都帮助过他们,其实这也是父亲常常口头教育过我的舍与得,而父亲在很久之前就做好了取舍,而不是说在需要这个人的时候才去培养好关系。
喝了酒的父亲,在我看来是一把双刃剑。醉酒的父亲性格和风格对比起来会有很大的差别,酒精会激发他的灵感和控场力,因为父亲的酒量大,所以父亲没那么容易醉过头,于是在饭桌上,父亲的控场能力在这个时刻也是首屈一指,气氛和节奏也在他的掌握之中。可我刚才也说了这是一把双刃剑,父亲在这个时候却也是沉不住气的时候,往往会吐露心声,有时口无遮拦,这样有的时候难免会被有些不怀好意的人,趁机阿谀奉承,属于捧杀性地将父亲推向陷阱,他也因此吃了很多亏。
想到这里,我意识到现在父亲也是孤身在家。刚刚退休,难免会不适应那种无所事事的生活,在他醉酒的时候,如果没人在他旁边及时劝阻,难免会上别人的当,于是我内心变得的局促不安,于是又将电话回拨了过去。
“喂,爸您吃饭了没?”我调整了情绪和语气,平静地问道。
“还没呢,等会打算自己稍微弄点水果和饼吃就可以。”我能听的出来父亲醉酒的声音里夹杂着一丝开心。
“您现在年纪大了,我们又不在您身边,您说您万一有点啥事咋办,您得听进去啊。”我平缓着语气说完。
父亲也是跟我唠叨了一会,尽管是一些重复的事情,也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但我也耐心听了听他唠叨,发完牢骚。于是我也再次叮嘱完要他注意的点之后,这才有点放心挂了电话。
等到了下午的时候,我再打电话去查查岗,看看父亲的状态。让我觉得欣慰么是。父亲也是听进去我的话了,也没再继续喝酒。
还记的父亲在奶奶去世的那年,他也是不停的在喝酒,哭的像个没长大的孩子,那时候我上初中,看着父亲的样子也很心疼,父亲常常在我身边叹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那时候的我虽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可没有强烈的感受。可现在的我却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这也让我有时候会感觉到自己那么的无能为力,自己奋斗的太慢太难了,何时才能让父母过上无忧无虑,不再为钱而犯愁的生活。
可我也何尝不知道,欲速则不达,着急是没用的。可当我听到家里人关系不和睦的时候,我也会往往独自着急,作为家里的桥梁,我身上也担上了一些担子。尽管这个担子目前还没有完全压在我身上,可不久之后我还是要扛起更多。
现在想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父母常常问我以后想干什么?
“我长大想成为一个科学家,然后赚好多好多钱,给爸爸买大大的房子,给妈妈买漂亮的金首饰。”稚嫩的我那时候是那样的豪言自信,父母那时候也都开心地笑着回应我,外面的人看到后也羡慕我的父母有懂事的孩子。
成年后的我,慢慢回想起以前的事,明白了父母当时是多么的不容易,总觉得那时候的大人能无所不能,很有钱。于是就渴望着长大,可长大之后变得是通透了不少,可也因为通透而失去了很多的乐趣。
可难道我们就什么都做不了吗?至少要做点什么吧?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哪怕是每周一次电话问候,哪怕是一次回家探望。
这时候我想起来父亲最好的朋友之一张伯伯当时接过我爸的电话和我对话。我听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忍住了眼泪。
“我们在你们还没有走向社会的时候,就想着让你们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以后出人头地。可真当你们考了好的大学,一个个都走的天南地北,一年才回家一两次,甚至几年一次。反倒是学习不好的,在家附近和家人经常在一起,可能挣得不多,但是家庭的幸福感却往往让人羡慕不已,你说到底是我们一开始让你们努力错了,还是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我……伯你说的对,我们确实没考虑到这么多,只是想着能好好挣钱,然后回家孝敬父母,可奈何出门在外,要背景没背景,能力强的人到处都是,这钱也倒没赚多少。反倒是父母的年龄长了不少,我……”我有点忍不住,但害怕电话那头听出来,于是捂住了话筒调整了下情绪。
在心里,我暗自给自己下了决心,如果在两年内混不出个名堂,就尽快滚回家去,何必要在外面浪费时间,却消耗着与父母能相处的时间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啊!
在别人眼里,我的父母可能有一百种形象,一百种评价,可在我的心里,尽管父母有很多的缺陷,有再多的不济,他们始终是我深爱而又敬佩的人,父亲给了我没那么细腻的爱,也没有那么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我还是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那颗父亲对待子女,对待家人热爱和真挚的心,是那么的温暖和可爱。
我赋于自己生命最大的意义之一,就是要孝敬父母,这一点也足够我支撑着我,在我的生命历程里走一段时间,可我也有一个不切实际但也想实现的梦想,那就是我希望这种伟大的意义能够永远支撑着所有在外奋斗的子女,不要逃避和虚度人生,因为只有一回,珍惜父母在世给我们的意义和动力,哪怕是在多年以后,这样的意义在你看来,是那样的浑厚有力,以至于能够传给你的子女们,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