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照片,重新入册。翻出来很多父亲年轻时的青涩照。
除了小部分上学或结婚时的照片,大部分都是父亲离乡北上打拼时的景点照。
我很佩服父亲。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外地人在北京打拼,那时候还不能称之为“北漂”,父亲说:那叫“混”。
刚到北京,父亲跟随老乡在砖场做活。父亲说,当初年轻,不怕吃苦,什么脏活累活都做过,也不曾挑剔,就想着能在北京留下来。那年的父亲,和我现在一般年纪。
小时候的我,对父亲的记忆很模糊。可能也是因为父亲常年在外的缘故。我只记得,那时的父亲很瘦。
后来,“混”着“混”着,父亲也开始尝试自己做。年前便是父亲最忙的时候,因为要招募工人,需要不停奔波,上门找人。过完年,父亲便又随着这些工人们一起踏上开往北京的火车。
那些年,父亲虽然忙碌,但这份事业也逐渐做起来了,家里经济情况也慢慢改善。暑假时候,我也会随母亲弟弟一起北上探望父亲。
事情的转折点是在09年。那年,父亲在一亲戚的介绍下,结交了一群“朋友”,经常打牌,谁劝也不听,输光了家产。家里经济一下变得紧张起来。
母亲也曾多次埋怨父亲,说实话,我也埋怨过。
父亲默默忍受,告别了那些狐朋狗友,重新上路。
这几年,父亲老的特别快。不到50岁,已多次去理发店将白发染黑。
我知道,父亲其实压力特别大,但是他却很少开口向我们抱怨,总是在默默为这个家付出一切。
一件小事,让我感动又心酸。去年过年,给父亲买了件羽绒服,一双运动鞋。父亲很高兴,甚至还有点语无伦次。也是那次,父亲红着眼眶说,对不起我们,他很愧疚。
其实,父亲啊,你已经很好很好了,真的不用感到愧疚。人生难免有波折,不怪你。你看,我们现在也很好啊。